创建文明城市·东营市2023年度“五好文明家庭”|魏玉芬、郭明昌家庭:一生心血付齐笔 惟愿匠心永流传

  爱东营讯 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代表了一种书写文化。几十年来,魏玉芬、郭明昌夫妇不懈钻研制笔技艺,弘扬齐笔文化,带动齐笔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广饶齐笔制作技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为广饶县赢得了“齐笔之乡”的美誉。

  广饶县齐笔文化工艺品厂总经理魏玉芬是中华齐笔的第五代传承人,而她的丈夫郭明昌也一样,出身于毛笔世家,祖辈之间的友谊和风雨同舟的经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结为百年之好。

  两人结婚后,顺理成章的共同从事毛笔制作。那时制笔所采取的还是家庭作坊式的自产自销模式,夫妻俩在家制作出成品后,由郭明昌外出销售。当时各地小学都有书法课,学生用笔量很大,毛笔畅销一路看好。但随着当地大棚蔬菜种植兴起,给毛笔制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普遍认为种植蔬菜大棚投入少,获得利润却很丰厚,而电子化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多种书法工具不断创新涌出,更是让使用毛笔的领域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齐笔发源地大王镇大张淡村,虽然仍有人从事毛笔制作,但毛笔销量却大减,魏玉芬、郭明昌夫妇面对这样的困局,怀揣着心中对这门技艺的热爱,最终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坚持了下来。

  2003年,夫妻俩成立了第一家公司——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后来公司扩大规模,注册成立了广饶县齐笔文化工艺品厂。为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魏玉芬、郭明昌更是共同努力,让公司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动当地从事齐笔技艺的人成立相关机构,保护传承技艺。

  终于,在两人齐心协力推动下,2009年大王镇在红色刘集设立了“齐笔展厅”,现场展示齐笔产品及制作工艺。围绕齐笔制作技艺这一项目开展的研学旅游活动,也吸引了各地众多学生参与。看到了齐笔美好发展前景的两人,又积极推动齐笔进校园,先后在大王镇中心小学、实验小学、育才小学等几所小学开设齐笔工艺馆,进行校园授课。2019年到2022年,夫妻俩每年进校园授课70余次,教授学生680余人。同时,魏玉芬、郭明昌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爱心公益活动,捐赠齐笔3000余套,积极推动齐笔技艺与其他非遗项目融合,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实现“非遗+非遗”效益最大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齐笔传承人在魏玉芬、郭明昌两人的带动下,响应号召、创新产品,推出了《梅兰竹菊》《精品文房四宝》《龙凤呈祥》《红船领航 峥嵘岁月》等优秀作品,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而“齐笔制作技艺”也列入东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 贾重霄)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