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盐碱地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开幕侧记

  爱东营讯 初夏的东营,万木葱郁,欣欣向荣。

/

  5月10日,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我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盐碱地综合利用国之大计,共襄盐碱地农业科技合作盛举,共谋盐碱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

  回望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黄三角国家农高区考察调研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市牢记总书记嘱托,整合要素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支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实施国家和省科研项目59项,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5个,示范推广耐盐作物10万亩,正在聚力推进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用三年时间新增和改造提升耕地14.8万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子。去年12月30日,科技部批复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确立了山东省和东营市在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领域的主导地位。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同步签订院士工作站建站合作、共建耐盐碱牧草和绿肥作物育种示范基地、耐盐碱种业科研基地及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中科院地理所战略合作等5项重大合作协议,加速赋能盐碱地国创中心高标准建设。

  “选育耐盐优良饲草新种质,充分利用非耕地种植牧草,对提高土地增量和增加饲草供给具有战略意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种康在报告中提出,“黄三角‘滨海草带’建设,要依据土壤盐碱含量与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培育适生优质饲草,创新节水改土工程技术,发展智能栽培与养殖技术体系,打造盐碱地草牧业发展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说:“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土壤生产力及可持续提升机理和途径一直是耕地科技的中心任务,耕地培肥要向绿色生态、精准智能与可持续发展……”

  ……

  以会为媒,聚贤共商。开幕式后,举行了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来自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院士专家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原始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大问题进行分享。大会还开设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利用3场专题研究报告,组织200多位大院大所专家现场交流学术、碰撞思想,大大促进了盐碱地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的交融与撞击、认同与探索。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共同研讨盐碱地综合利用原始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大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力量,聚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共商农业强国发展大计,将整合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和产业资源,协同推进盐碱地创新研究,加快盐碱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以食为天,粮安则天下安。“中心将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3大领域,聚焦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盐碱地适生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高效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等7大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攻关,逐步完成3年建设期指标任务,努力为盐碱地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梅旭荣表示,“我们将创新人才梯次培养机制,以盐碱地农业人才培养基地、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为载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形成盐碱地农业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和‘强磁场’。加快推进产业孵化,着力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培育和示范引领基地,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发展,大潮涌动。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作为一场知识的盛宴、一次交流的盛会,必将在全国开启盐碱地综合利用新的发展篇章!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