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一条条整洁的城市街道、一处处美丽的绿地公园、一座座和谐的居民小区……走在河口城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河口区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区上下戮力同心、奋勇攻坚,从点滴处入手、由细微处着眼,下足绣花功夫,推进文明创建精细化常态化,广泛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高位推动,凝聚创城合力。在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河口区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统抓创城全局。抽调重点职责部门人员30余名,组建创城工作专班和7个专项督导组,对全区创城工作进行集中调度。细化工作方案,针对测评点位以及市场、网吧、校外培训机构、五小行业等随测点位,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同时,建立重点职能部门包点位、镇街包属地、区直单位包网格的责任体系,33名区级领导包靠65个网格,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区创城办建立每日巡查、跟踪督导、销号管理制度,对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解决。建立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视察创城工作制度,招募22名“蒲公英文明卫士”,完善新闻监督机制,形成立体化监督格局。
精准治理,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惠民生、以创建增优势,坚持补短板与创亮点共同发力,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实施市容市貌、社区环境、市场管理、交通秩序、行业服务、乡村环境等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河口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95个,实践基地37处、乡村复兴少年宫5处,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000余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阳光窗帘”“温馨十送”“远亲近邻”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加强宣传,营造创城工作氛围。为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河口区开设“创城进行时”“我身边的创城”等专栏,做强舆论声势;全方位开展社会宣传,增设公益广告和景观小品575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交通安全宣传等200余场次;坚持“域不分油地、人不分老幼”,干部职工带头、市民群众支持,112个文明单位全员参与,360支志愿服务组织、4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助力创城志愿服务。
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评年”,河口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以建立创城工作长效机制为切入点,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细化责任联动机制,建立文明城市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集中研判,推动解决,实现油地联动、部门联动、城乡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保障支持机制,加强创城办工作力量,探索专班常态办公,提升公益广告宣传,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制定系列城市管理规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法制化。建立示范引领机制,采取打造示范、树立样板、典型引领的方法,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深走实。
同时,河口区将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策划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用好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四长”等力量,带动全民创建;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创城有我 清洁家园”活动,培养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记者 关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