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内涵丰富的胜利文化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这是诗人艾青写给石油人的诗。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然而被称为“国民经济血液”的石油资源却严重匮乏,“国家缺油”成为最大的困难。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万名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汇聚,等待一场声势浩大的会战点燃亘古荒原。

/

  胜利油田发现井——华八井。(资料图)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提前完钻,获得日产8.1吨工业油流。钻机的轰鸣声如同春雷,华八井出油,一举打破了“中国华北无油论”,为苦战荒滩的石油大军带来希望与动力。

  负责钻探华八井的32120钻井队,共有100多名职工,70%是部队转业军人。这里周围没有树也没有水,只有一片片盐碱地。那时候没有吊车和运输工具,就人拉肩扛,把钻机安装上去;没有水,就积雨水,喝坑洼中的咸水;没有房子,就搭帐篷、挖地窝子住;口粮不足,就到地里挖野菜、找草籽、吃棉籽饼。

  华八井是我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大发现,以它为代表的3口功勋井承载了石油战略东移的历史,验证了陆相生油地质理论。依照这一理论,我国相继发现大港、华北、冀东等大油田,彻底改写了“中国贫油”的地理版图。

/

(资料图)

  胜利文化是胜利人的精神根脉。60年里,胜利油田坚持自主创新,形成复式油气区(带)理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丰富了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对发展世界石油地质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60年里,胜利油田曾连续9年稳产3000万吨以上,连续20年稳产2700万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2.5亿吨,相当于现在我国6年的产量,为经济发展源源注入动力。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莱113区块视察,他叮嘱大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时期胜利文化建设,胜利油田把握大局大势,谋划制定了《百年胜利战略规划纲要》,对“爱国、创业、创新、开放”新时期胜利精神进行阐释,明晰了胜利愿景、发展战略、胜利风范和经营准则,进一步提升胜利油田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目的就是从60年发展历程中汲取丰厚滋养,激活深厚文化底蕴,为打造百年胜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

(资料图)

  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2022年3月,市“两会”工作报告中频现“胜利元素”,将和谐共赢的新型油地关系,深深刻入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也让“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正涌动着油地融合发展的新生机。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