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亮点回眸|做好“第一动力”文章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眼下,一年农事接近尾声,但位于省黄三角农高区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却仍然一派忙碌景象。

  科研人员忙着既有项目加快推进,忙着冬小麦实验品种数据监测、采集,忙着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为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人才创新引领示范区’被确定为市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已有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位专家人才团队集聚这里。”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以来,创新中心实施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等17个重大项目,示范推广耐盐作物10万亩,年内有望创建成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农高区人才工作现状生动注释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成效。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主动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创新突破“四链融合”,做足“引留育”各项工作,人才工作实现全面起势,黄河三角洲正在成为特色人才集聚高地。

  一个院士引领一个产业。求贤若渴的东营,对高端人才实施“引领型”平台建设计划,推出“一产业一平台、一平台一院士”,不断扩大院士专家“朋友圈”,先后推进与30余名院士创新合作。在新能源、石化等七大产业18个产业链条,我市坚持“一链一策”精准开展人才招引,打造最强人才链,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对引进的院士等顶尖人才给予最高2亿元综合资助,以最优政策、最优平台、最优机制,为人才创新赋能。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和校地联合育人,吸纳院士团队和相关高校资源参与本土人才培养开发,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有机衔接,精准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

  在探索建设人才发展友好型城市过程中,我市实施“才聚东营”十大赋能行动,努力叫响“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工作品牌。我市坚持“最优加一点”,重磅推出“人才新政40条”,配套出台实施细则,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开展人才新政“五进”行动,切实提升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年内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3亿多元;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拓展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事项,全面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成立山东黄河三角洲人才发展集团,运营建设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才融合示范区。

  良好的人才环境,必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目光”。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实施“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计划、科技创新青年人才专项集聚计划,新引进首次来东营大学生突破2.5万人,较去年增长约25%。经南风窗、智联招聘等机构评价发布,东营市位列中国城市引力100强第38位、全省第3位,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强第49位、全省第4位。

(记者 郑代玉)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