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 事争一流·在一线|义和镇:实施跨村联建 增强发展后劲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今年,我们又放养了4000尾草鱼。你看,这鱼池中的鱼游得多欢啊!”日前,在河口区义和镇蒲兴新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鱼项目现场,河口区行政审批局驻义和镇颐正新村蒲台村第一书记陈永彬指着鱼池中游动的小鱼介绍说,“去年,我们放养的草鱼和罗非鱼很成功,整个项目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带动村民增收10万元。”

  2021年,陈永彬带领蒲台自然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在旧村北侧闲置的池塘发展新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鱼项目。项目很有前景,但资金还有缺口,而博兴自然村正好有资金却一时找不到好项目。于是,两村就决定合作实施蒲兴新型池塘工业化生态养鱼项目,建设生态渔业公园,开发休闲垂钓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生态渔业”相结合的田园结合体,构建“养、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两个村当年就实现了集体、群众的双增收。

  近年来,义和镇按照“跨村联建、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动、队伍联培,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推动形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新格局。

  组织联建聚合力。“党建引领是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联建村通过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构建了组织生活同开展、党建工作同研究、产业资源同分享、先进经验同交流的良好平台。”义和镇党委书记戴鹏介绍说。义和镇通过跨村联建活动鼓励村党组织书记找差距、定目标、学经验、提成绩,每季度召开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本着“亮成绩、比干劲、争先进、创一流”的原则,开展“实地观摩+比武演讲+座谈交流”,基层党组织力量得到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各支部组织、工作、融合发展。

  产业联动共增收。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思路,义和镇着力构建发展集群。颐丰新村宝一自然村与德民自然村联建,以“党支部+村集体+企业+群众”发展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25亩,整合上级扶持资金235万元,探索实施“党支部+村集体+企业+群众”的发展模式,形成集培育、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去年以来,义和镇通过联建形成了德民与宝一香菇、七顷大棚葡萄、大牟红领草编等一批产业联动项目,同时,带动了联建村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队伍联培促发展。义和镇聚焦“全链条”人才培育,念好“选育引培”四字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通过实施“人才振兴三百”计划,建立46名农村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动态管理。依托“雏雁工程”,定期开展村“两委”35岁以下年轻干部座谈、交流会,鼓励年轻干部谈想法、话发展、提建议。同时,探索实施“2+1”结对帮带制,每名年轻干部由镇包村干部和新村党委书记2人共同负责帮扶指导,“老师傅带新徒弟”,提升工作水平,组织年轻干部到村、入户、进企,一线看、一线学、一线练,在小事中历练、在细节中提升、在协作中成长,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田秀才”、“土专家”,为全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吴吉新 于成慧)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