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两统筹 夺取双胜利|生产供给有力 需求拉动增强 质量活力提升——我市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解读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排名位居全省中上游,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为此,东营日报进行了解读。

/

  实现“开门红”,主要有哪些特点?

  从指标看,有“两个标志”:

  做到“两个高于”。一季度,绝大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2、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1.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全省0.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7、49.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4、38.6个百分点。

  实现争先进位。一季度,主要指标增速整体进入全省中上游,部分指标跃入“第一方阵”。从季度指标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去年全年的全省第5位进至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全年的全省第11位进至第4位。从月度指标看,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本外币存款余额由1-2月份的全省第6位进至第1位,实际使用外资由1-2月份的全省第8位进至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2月份的全省第7位进至第4位,外贸进出口由1-2月份的全省第9位进至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2月份的全省第12位进至第10位。

  从运行看,呈现“三个特点”:

  生产供给有力。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6%,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牧渔业产值占比达到59.3%,增速分别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1、5.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工业运行稳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9.2%,增加值增长18.4%,第一拉动力的作用更加凸显;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1%、11.3%,增速逐月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1%,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恢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好,增加值分别增长16.0%、11.7%、10.3%、7.9%,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需求拉动增强。投资支撑强劲。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投资拉动力增强,结构优化。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24.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1.5%,高于全省22.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4位。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4.7%,高于全省33.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外贸增长好于预期。外贸进出口568.5亿元,总量列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增长29.6%,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进口增长6.2%,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3月份当月完成进出口244.8亿元,增长11.5%,创历史新高。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03.7%、53.9%、18.4%。线上消费快速发展,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95.4%。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3%,保持在温和上涨区间。

  质量活力提升。产业升级加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0%、33.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1.3、23.3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5.5%,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培育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财税保障有力。税务部门实现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89.78亿元,增长8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5.9%,列全省第1位。税收占比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9.7%,列全省第1位。其中民生支出占比73.4%,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市场预期增强。截至3月末,全市各类市场主体30.64万户,增长5.6%,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1.06万户,增长13.5%。民间投资增长17.6%,拉动投资增长10.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8.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政策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

  实现“开门红”,采取了哪些措施?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支撑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经济向上向好的基本面持续巩固。突出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坚持精准高效,瞄准症结靶向发力。市政府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因时因势、精准施策。成立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专班,建立周会商机制;调整组建7个市级指导服务组,每月下沉县区、市属开发区指导服务经济运行。建立归口收集企业困难诉求机制,29名市领导带头“走基层、进企业”;市政府召开企业家恳谈会,推动解决11家企业的42个问题。建立市政策研究专组,细化落实两批省级政策清单,出台第一批市级政策清单,延续和新实施政策79项;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出台了加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财源建设“42条”等专项政策举措。

  坚持项目龙头,全力实施集中攻坚。组织春季集中开工活动,完善“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市级领导包靠重点项目”协同推进机制,856个省市县建设类重点项目开工率76.4%、投资完成率30.8%。加快“七网”建设,77个建设类重点项目开工率70.1%、投资完成率23.9%,津潍高铁公铁两用大桥洪评、水文报告获黄委批复,东营港25万吨单点系泊码头获省发改委立项批复,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泊位、小清河复航工程、东营胜利机场提升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力主攻链条经济,聚焦六大产业15个产业链条,推进实施年度投资325亿元的91个产业链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93.3亿元。工业技改提级提速,44个省技改重点导向目录项目、4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28.9%和28.5%;培育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辐射企业4000余家。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高性能氧化铝纤维产业园、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东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通过工信部审核,一季度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

  坚持深化改革,增添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基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重点领域极简办理、“店小二”政务服务,出台“优化项目审批暖心行动”十条措施。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10个改革领域形成63个应用场景、171个一件事清单。推行140项“跨省通办”事项,新推出20项黄河流域“跨域通办”事项。加快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改革进度居全省前列。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重大战略落实。实施自然保护区水系联通、河流沼泽湿地修复等项目,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已完成盐地碱蓬播种1050公顷,互花米草治理全面推进。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年内建设改良盐碱耕地3万亩以上。出台《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促进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利用的实施意见》,对298个“两高”项目实行用能闭环管理。入选全省海上光伏试点城市,成功举办山东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2个、金额353.3亿元。实施18个异味治理重点项目,完成1065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空气优良率提高23.4%、列全省第1位,国控断面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提升5%。

  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从严从紧抓好疫情管控,组织开展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全面提升指挥体系、应急预案等12项应急处置能力,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6家,日最大检测能力提升至16.28万管。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实施15件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3.4%。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075个,超省定任务2375个。制定特困群众“急难”专项救助办法,将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赵鹏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