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春走基层·奋斗正当时】订单农业“鼓”了百姓腰包

  “重镇铁门关 灵秀圣水园”,来到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的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气派的城楼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崔书记,又来‘指导’工作了。”身边不时有村民过来打招呼。“说起来惭愧,我顶多算是前关村的前任书记了,乡亲们还是习惯这样叫我。”现任汀罗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崔星国打趣地说。

  从2007年,崔星国任前关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作为土生土长的本乡人,从上任的第一天,我就琢磨怎样让老百姓富起来,日子好起来。”崔星国说。万事开头难!缺少资金,崔星国就自己垫钱,甚至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做了抵押,干了十四年党支部书记就垫了十四年钱。

  “一开始,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崔兴国说。想带领百姓致富,首先得赢得百姓信任,搞大棚种植需要大量土地,怎样让村民放心地把土地流转出来?如何让企业大胆地搞承包、促生产?崔星国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创新工作方法,对村民,先付钱再征地;对企业,先用地再付钱,政府垫资。与北京、寿光客商合作,订单式的种植模式消除了大家对销路的担忧,慢慢形成良性循环。“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把钱分给村民我心里就高兴。”崔星国笑着说。

/

  村民在蔬菜大棚修剪和采摘西红柿。

  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2019年12月,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开工建设,园区占地面积2000亩,规划建设8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600亩蔬菜种植基地、100亩生态养殖基地、300亩林果种植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200亩休闲农业基地,形成以循环农业为特色,以食用菌、有机蔬菜、特色林果、生态养殖为重点,集生产、加工、科研、培训、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多元化的致富渠道带领更多的百姓走上了幸福路。

  大棚种植、土地流转、村民就近打工……现如今,百姓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崔星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前关村的普通村民,一年一亩地的土地流转费是700元,每年每人1400元人口钱,在大棚里干活,一天是80元到120元,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少则三四千元,多则四五千元。还有些需要照顾家庭的女性,可以用打零工的方式,每小时挣十元钱,既不耽误照顾孩子,也能有收入。

  “我今年64岁了,身体还不错,在家门口干活,一天就能挣100多元钱,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大棚里还暖和,活也不累,权当活动筋骨了。”正在蔬菜大棚里干活的前关村村民杨振西笑着说。他脸上的喜悦就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步履铿锵。新春伊始,汀罗镇的基层干部迅速打消年气,创新方式方法,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为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接续奋斗。

(记者 王苗苗 王敏)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