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

  大众日报记者 李明 李振

  来到黄河入海口,就像来到了“鸟类国际机场”。

  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在此越冬和繁殖。

  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它们最早只是在迁徙中途经黄河三角洲,2003年开始在此筑巢,2005年首次野外繁殖2巢7只幼鸟。观察显示,今年东方白鹳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这里无疑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控制林木虫害保护树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和杀虫剂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散播种子,丰富流域植被;产生的粪肥,肥沃盐碱的土地……从世界范围看,鸟类对于流域生态脆弱的大江大河而言,具有格外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保护它们,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换一个角度看鸟儿,它们不仅生态价值高,还藏着一本致富经。

  先看观鸟人的一身装备:高倍望远镜、照相机、三脚架等专业设备加身,少则数万,上不封顶。为了天南海北欣赏鸟儿,他们不远万里北上南下追踪观察,中间衣食住行皆是大笔消费。再有“高端玩家”四处参加观鸟比赛,投入更是难以计数,给所涉及的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带来丰富商机。

  生态环境优越、鸟类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地理位置偏远,但做好鸟类文章,一样可以找到致富密码。在云南一些地区,村民们投身到日益庞大的观鸟旅游产业,鸟儿喜欢什么植物就栽种什么植物,建起专门观鸟、拍鸟的“鸟塘”,在树上挂上鸟屋,自己当起“鸟导”。土特产销售等“后备厢经济”拉动了当地农林产业,餐饮、民宿、向导、背包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也随之兴旺。

  如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

  “良禽”择地而栖,黄河三角洲每年吸引600多万只鸟类经此迁徙、越冬、繁殖。“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