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元!她们攒了9个月……

  “纸箱482.4元、矿泉水瓶42.8元、易拉罐8.4元、玻璃瓶3元,合计536.6元,收现金540元……”日前,东营日报社财务监管部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账单,在一张白纸上,用工整的字体记录着收入明细,里面包裹着540元现金,虽然数目不多,却令人人感到这笔钱积攒得不容易。

  原来,这笔钱是报社两位保洁员,从今年3月至12月,将从垃圾桶内收集的废纸箱、矿泉水瓶等可回收废品收集变卖,一点一点攒出来的。那张白纸详细记录着她们数月来变卖废品的金额,但没有标注名字。在财务人员追问下,一位保洁员说:“上班已经有工资了,在上班时间拣出的这些废品收入就该交给单位。”说罢,两个人便转身离开。

/

  李爱霞(左)与刘爱华(右)合影。

  这件暖心小事一经传播,便在报社干部职工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感叹,“真是想不到,经常见她们在收拾废品,手扯脚踩得很费劲,以为这是她们的业余收入呢。”“她们平时工作都戴着口罩,都不知道她们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每次遇到,无论多忙,她们都会亲切地打招呼,我感觉心里暖暖的。”一名报社员工说。

  一天下班后,记者特意采访了这两位保洁员,她们刚结束工作准备离开。还未说话,她们便投来了会心的微笑:“下班啦?今天辛苦了!”这才恍然大悟,虽然每天工作在一起,但却忽略了她们这些为我们默默工作的人。

  两位保洁员,一位叫李爱霞,一位叫刘爱华,对待工作时也像她们的名字一样有爱。说起收集废品的原因,李爱霞告诉记者:“我俩都是下岗职工,也都是70后,有勤俭节约的习惯,任何东西都不随便扔了,想让它们物尽其用。东营日报社不仅给了我们重新就业的机会,领导和员工平日里也对我们关照有加,我俩就合计着要做点什么,回馈大家。这不,随手把废品收集起来卖了,虽然派不上大用场,也是一份感谢的心意。”

  平日里,她俩穿梭在楼道内,拖地、清倒垃圾桶、打扫卫生间……弯腰、起身,这样简单的动作她们每天都要重复数百次。“领导对我们十分体谅,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给我们减少了部分工作量不说,还每月给我们多发600元补贴,工会福利也有我们的一份,心里十分感激。”李爱霞说道,“报社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有啥事说就行啊!”刘爱华说,这是报社领导经常对她说的话,让她感受到了从生活细微处的关心,感觉在这里工作很温暖很舒心,“领导还给我们特意安排了办公室,配备了电脑,还跟我们讲学会用电脑的重要性,年纪大了也不能与社会脱节。”

  一个好人就是一盏明灯。李爱霞和刘爱华把报社当家一样打理,给员工们创造了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不放过一个垃圾、不留下一个污迹”是她们的工作态度,如果遇上难题,她们也会设法解决。“平时她们用手套、垃圾袋等卫生工具也很节约,手套用烂了一只,换新的也不忘把旧的一只留下,用的手套都不是一副。垃圾袋也是能用一个装,绝不用两个。”报社相关负责同志说道,“她们是善良厚道的人,有任务找她们从来没有推辞,并且干得认真细致。”她们平凡而伟大、质朴又炙热。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