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拿一次药得坐车一小时到城区,每次都要200多块钱,现在只要10多块就能在家门口拿药了,方便得很!”近日,在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卫生室,刚买完慢性病药品的居民王秀惠高兴地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已成为群众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近年来,得益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推进,我市在解决门诊慢性病患者存在的鉴定难、就医难、取药难、报销难问题上,积极探索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3324”模式,坚持医保政策向基层延伸,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突出做好“下沉、统一、即时和成效”文章,实现了“小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病去城区医院”,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
75岁的东营区史口镇郑营村村民商荣风,患冠心病已有十年之久。除了疾病折磨,最让他头疼的便是就医排队问题,“当时我就想,啥时候能拿药不排队呢?现在可好了,我被列为慢性病医保享受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到邻近的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和取药,再也不用跑大医院去挤了,一个月只要花40块钱就够了!”商荣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党和政府,医保政策真好,咱老百姓享福了!”
“延伸服务,真正让慢性病‘慢’下来,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将使医保基金更安全。”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仁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慢性病延伸服务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医疗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有保障、更加可持续。目前,全市34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301个村级卫生室)开通了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覆盖参保群众126万人,患者基本用药不用出村,还可享受最高90%的报销比例。
围绕“买药贵”,我市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由医保部门牵头,组织公立医疗机构成立采购联合体,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类似“团购”的方式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大降价”。今年以来,先后落地实施集采项目13个,为群众节省医药支出8000多万元。其中,集采药品价格降幅超过50%,集采医用耗材中高值医用耗材降价幅度超过60%,低值医用耗材降价幅度超过30%。
此外,我市创新升级医保支付方式,并于2020年11月成功获批全国DIP试点城市,推动传统按病种分值付费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升级,努力打造医保支付方式的东营新模式。如此一来,既将医保基金预算置于首位,以收定支,为医保政策可持续提供有效屏障,又有利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减少违规行为、控制医疗成本,让基层群众得到了医改实惠,“15分钟便捷就医”“1元钱看病”变为现实,也让镇、村医生从中受益,充分激发了其内在动力。
(记者 关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