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入海处,河黄海蓝,泾渭分明,赋予了这片土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美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为东营打开美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赋予东营重大历史使命:保障黄河安澜入海。
2020年,黄河水通过崔家控导节制闸涌向刁口河。 张立传 摄
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淤积、延伸、摆动、改道是黄河河口的自然演变规律,河口地区风暴潮、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给黄河三角洲地区防洪减灾带来不利影响。黄河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保障这条古老而伟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于人民,一直以来都是我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加快河段控导工程续建加固,加强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提升主槽排洪输沙功能,有效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开展下游‘二级悬河’治理,降低黄河大堤安全风险。”“研究滩区综合治理方案,选取适宜河段开展试点。”“加强黄淮海流域防洪体系协同,优化沿黄蓄滞洪区、防洪水库、排涝泵站等建设布局。”“建立应对凌汛长效机制。”“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规划纲要》第七章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第二节有效提升防洪能力)
“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建设‘智慧黄河’。”(《规划纲要》第七章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第三节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发展重任,坚持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科学调控水沙关系;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河道淤积,有效提升防洪能力,确保堤防不决口;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对长期气候变化、水文条件等问题的科学研究,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除水害、兴水利,提高沿黄地区应对各类灾害能力,构筑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稳固防线。
具体工作中,我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编制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十四五”可行性研究报告》《黄河河口治理与保护综合提升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十三五”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加固堤防39.8公里,修建堤顶防汛路78.4公里,改建王庄等险工5处154段坝,新建麻湾分凌分洪闸、章丘屋子闸两处穿堤建筑物的防洪堤防,实现黄河河口临黄堤堤防防汛道路全线翻修更新、临黄堤堤防加固全部达标,确保防洪安全和滩区安全。
——深入推进“三项机制”落地落实。制定《关于全面落实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印发《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意见》;制定《东营市黄河流域河湖监管长效保护机制实施方案》。设置市级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和2处生态司法巡回法庭。开展了黄河“四乱”清理专项行动,现行河道“四乱”问题得到遏制。联合开展河道巡查,河道保护治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用法治手段保障黄河安澜入海。
——强化科技理论支撑。与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国家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实施智慧黄河三角洲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河口多流路优化研究,完成刁口河试行水研究,为探索开展河口双流路行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稳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研究”,将为科学治黄和黄河三角洲生产力布局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完善黄河下游的生态防护体系,对于确保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河流和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我市通过统筹推进实施一批防洪重大工程,完善黄河三角洲沿海防潮体系,提升防洪减灾应急响应能力,有效减轻黄河三角洲防洪防潮安保的风险点,根治洪、涝、潮灾害,解决黄河下游河道稳定和行洪安全等问题。通过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海陆统筹、河海兼顾、一体化治理,有利于保障黄河下游和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探索完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着力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东营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东营作为。
我市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方案预案、预警发布、抢险救援、工程科技、物资储备等综合能力建设。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水文、气象、地灾、雨情、凌情、旱情等状况的动态监测和科学分析,实现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建设“智慧黄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开展常态化、实战化协同动员演练。
同时,我市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以黄河大堤、南展大堤为轴线,通过实施造林绿化、补植提升、绿化改造,在黄河两岸形成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沿河生态长廊,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连日来,受上游持续来水影响,黄河中下游干支流水位不断升高,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汛情就是命令,安澜就是责任。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迅速成立指挥体系,落实防汛抢险措施,做好防御黄河秋汛洪水工作。
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抛石抢护。 刘金友 摄
密切关注黄河水情变化,及时完善黄河防汛工作预案。充分发挥市级防汛抢险指导组作用,加强督导指导,健全市县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黄河防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持续应对黄河大流量洪水过程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全面落实各项工程防护措施,组织调动各级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加强巡堤查险和值班值守,发现问题及时抢修。针对重点工程、易出险工程和低洼滩区等薄弱环节,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加固加高等防漫顶措施,确保滩区不漫滩、工程不跑坝、河势不突变。
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抢险措施。成立市级黄河防汛抢险救援队,做好充分准备,每支队伍配备专家,备足配齐救援物资装备,强化队伍保障。各队伍启动备战模式和联调联战机制,当接到市县防指指令后能够迅速集结出动,赶赴现场救援。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东营黄河河务局在防洪一线组建了党员突击队。 王静 摄
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联合值班值守制度,市应急、水务、河务、气象、消防等部门在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实行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强化数据支撑,利用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随时调取黄河水情相关视频监控,全面掌握各县区、各险工段情况,加强抢险救援指挥调度。
……
全市上下闻“汛”而动、众志成城,凝聚起强大合力,确保了全市黄河汛情平稳有序,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强堡垒、严密堤坝。
(记者 李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