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国家战略中的“东营元素”·生态保护篇(中)| 做好生态“水文章” 打造现代化湿地之城

/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是东营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建设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科学处理湿地与水的关系、湿地与城市的关系。做好水绿交融文章,优化调度生态用水,坚持以湿定城、依湿治城,加强湿地与城市的互动,加快打造彰显生态特色的湿地之城。

/

  “统筹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建设,塑造以绿色为本底的沿黄城市风貌,建设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规划纲要》第五章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 第二节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周广学 摄

  在空中俯瞰东营城区,最抢眼的便是锦绣如屏的秀美湿地。湿地是东营最宝贵的生态资源、最突出的生态优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东营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41.58%,是全球首批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城市之一。

  湿地与城市共存共荣、和谐共生,为把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推进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沿黄河生态廊道等重大工程。

  坚持“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统筹湿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我市实施了系列工程:

  湿地保护工程。出台《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2)》;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规划》《东营市沿海防护林规划》,构建黄河口健康稳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东营市沿海绿色长廊。另外,《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条例》已分别由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24次会议于2020年9月25日、11月27日(修订)通过实施。两个《条例》的实施,为东营市湿地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目前,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5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

  湿地修复工程。对绿地、湿地、水体湖泊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修复和新增湿地3774公顷。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实施湿地修复和公园绿地改造提升,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09公顷,新建改造公园3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2.3%。

  湿地入城工程。中心城按照“两带三河五片多点”的湿地结构,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的城市风貌。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形成5个湿地特色片区和9条湿地特色景观带,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湿地美景。推进实施白鹭湿地片区、天鹅湖城市湿地片区、耿井湿地片区等建设,着力塑造湿地风光。同时,深入实施风貌特色提升行动,将12条城市主干路、广利河两侧及大型公园、商圈周边纳入重点风貌控制区,将中心城区北部、东部区域约47平方公里的湿地、水系、湖泊、水岸串联,构建“九横十纵”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环城水系,塑造大美湿地特色。

  三大工程的实施,是建设的、生态的、科技的一整套“组合拳”。打造湿地城市,涵养城市气质,如今的东营,或大或小的湿地,如同亮丽的明珠散布城区,潺潺细水流淌其中、群群白鹭翱翔其上,充分彰显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

/

  “坚持生态优先,大稳定、小调整,优化细化《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八七”分水方案),下游地区要更多使用南水北调供水,腾出适当水量用于增加生态流量和保障中上游省份生活等基本用水需求。”(《规划纲要》第六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二节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

/

 淡水滋养的黄河河口三角洲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周广学 摄

  黄河三角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特别是近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量减少,打破了河口湿地水盐平衡、水量平衡和生态平衡,造成淡水湿地萎缩退化。为此,我市积极争取实施生态补水及自然保护区内相机补水,探索淡水、半咸水、海水、再生水相结合的生态补水修复模式,保障黄河河道和入海口自身生态用水,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市水务局牵头编制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等系列规划,编制此类规划,在我省沿黄地市中为首次。

  自2002年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利用黄河调水调沙时机,为湿地补给淡水,以蓄淡压碱等措施对退化湿地进行修复,改良保护区土壤,为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鸟类提供天然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为保障黄河有水能引得出、送得到、蓄得住,达到改善生境的目标。2019年,保护区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规划(2019-2030年)》,在规划的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引黄口、输水渠道及微地形塑造的建设,彻底改善湿地生态补水条件,构建保护区补水和合理配水的大循环体系,加强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

  (黄河口晚刊记者 整理)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