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众志成城 守护黄河安澜——我市全力做好黄河防汛工作

  周广学 摄

  5080立方米每秒,再次刷新1989年以来我市黄河最大流量。

  自黄河进入秋汛以来,黄河利津水文站流量和水位持续上涨,截至10月4日16时,流量超过5080立方米每秒,水位达到12.31米,离警戒水位0.13米,且水位仍有上涨趋势。

  我市高度重视本次洪水防御工作,及时启动了大洪水防御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下沉一线,靠前指挥。黄河河口管理局启动综合调度组、工情灾情组、水情组、督查抢险组四个职能组24小时运转;全体人员取消假期,全员投入防汛抢险。黄河防办及时向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下发了关于做好防御黄河洪水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河口工程防守做了安排。应急、水务、气象等部门及相关县区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全面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截至10月4日,全市投入堤坝巡查、观测人员共计1390人,对我市黄河滩区、堤坝进行巡检。根据巡检情况,我市18处滩区中,11处堤坝偎水,偎水长度39279米,平均偎堤水深0.48米,最大偎堤水深1.47米,无滩区漫滩。

  10月4日,工作人员正在抢筑堤坝防汛。记者 王文朋 报道

  “本次洪水洪量大,持续时间长,我们已经做好打持久战准备。”黄河河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变化,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向各级防指通报情况。严格落实班坝责任制,强化防洪工程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抢护。对工程靠溜坝岸采取预抛石加固,靠大溜的主坝预抛部分铅丝笼固根,靠回溜坝岸预抛柳石枕防护,确保工程安全。

  10月3日,防汛人员对老于滩等滩区薄弱堤坝进行加固加高。记者 周广学 报道

  在东营区龙居镇老于滩防汛点、利津县北宋镇五庄控导、垦利区十八户控导等重要防汛点,多台机械正在紧张施工中,为堤坝进行加固。据介绍,滩区堤坝均为薄弱土堤,经不起洪水长时间冲刷。连日来,全市加大防汛投入力度,加强值班值守,落实巡查防守责任人,对堤坝重要部位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备足抢险机械和物资,做好抢险准备。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区域已提前布置防守力量,对滩内串沟进行了堵复,对出水高度低于0.5米的薄弱堤段正在进行加高加固,严防死守,确保堤坝不决口、滩区不漫滩。

  为应对本次黄河汛情及本轮雨情,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全面进入备战状态。各类应急队伍形成了属地为主,军地、油地联动,市县协同、部门配合的防汛抢线应急救援力量新格局,涵盖了陆上+海上防汛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电力保障、气象预报、群众转移安置等防汛救援各个环节,并做好了紧急调动准备。另外,应急部门对全市22类防汛重点装备、61类重点防汛物资进行了梳理,确保汛期物资装备随时调用,保证紧急情况下拉得出、用得上。在东营区,千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奔赴黄河岸边投入防汛工作。东营区各级迅速行动起来,人员物资全部到位,力保安全度汛,8个镇街按照各自责任段到岗到位,对重点工程、易出险工程加大巡查力度,积极开展堤坝加固、防守,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河务部门储备的料物都足额到位,全力应对秋汛。

  周广学 摄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战斗。市公安局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启动了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坚守黄河防汛一线,加强堤坝沿线巡逻值守,着重对桥梁、河堤、沟渠、低洼路段等隐患部位进行排查,一旦发现隐患或出现险情,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确保防汛抗洪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公安干警深入基层,全力以赴做好黄河防汛工作。市公安局迅速调整警务安排,增加路面警力和巡逻警车,加大视频巡查力度,对发现的交通拥堵路段及时调度,确保主要道路不发生长时间拥堵,加大对重点车辆的管控力度,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确保广大群众出行平安。

  大型机械设备正在对十八户控导的生产堤进行加固。

  全力防汛抢险、加强工程巡查、24小时值班值守……我市各临黄县区防汛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一线。面对此次黄河汛情,垦利区成立战时指挥部和4个区级督导组,配备11名防汛专家,发动4761名干部群众,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和轮流看护制度,制定5400立方米每秒流量级洪水专项应急预案,安排专人盯靠重点险工段和薄弱堤坝,全力筑牢汛期安全网,保黄河安澜,护人民安全。为应对汛情,利津县各沿黄乡镇落实防汛责任,成立黄河防汛工作专班,及时组建巡查队伍,设立防汛值守点,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落实好各类防汛应急物资,进一步加固堤坝,对可能进水的串沟进行封堵、加固,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许云飞 摄

  为切实做好黄河防汛宣传引导工作,我市成立了黄河防汛宣传专组,组建4个采访小分队,从东营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新媒体中心抽调骨干记者赴一线采访,全面报道我市黄河防汛工作的进展情况,宣传普及汛期安全防范知识。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提醒广大群众和防守人员注意人身安全,劝阻群众和游客远离河道,确保人员安全、涉水生产安全。

(东营日报社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