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营水务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市聚焦聚力“综合管水、系统治水、全面兴水”,实施了水务领域四大提升工程: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根治水患”,推动全市防洪排涝体系能力实现了提档升级,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南部区域逢强降雨必遭涝灾的历史难题得到根治,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过去的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实施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城乡一体的供水格局已初步形成;实施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系统化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中心城河道(水系)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逐步向地表水Ⅳ类标准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实施水土保持提升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布会上,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永国表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根治“旱”“涝”,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夯实丰产丰收的基础。在“根治水患”方面,实施了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塌河(织女河、阳河)、支脉河等主要支流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
在“防治干旱”方面,实施了抗旱调蓄水源工程,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北部区域旱”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提前完成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任务,灌溉成本不断降低,灌溉效率稳步提高,为保障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汛情和往年大不一样,突出表现为极端强降雨多次发生、影响范围大。就今年防汛工作,唐永国表示,全市水务部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抓牢责任制“牛鼻子”、完善工程“硬支撑”、应对防汛“大考验”,确保全市安全度汛。水库、水闸等水务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防汛安全。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成修表示,围绕水库水闸等水务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市水务局抓安全鉴定、抓除险加固、抓监测设施建设、抓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务工程设施运行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民生福祉,事关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布局,切实作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坚持把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全力提升供水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2019年以来,我市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工程,让群众喝上城乡供水管网输送的高品质自来水。同时,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受益人口116.8万人的农村供水网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集中供水率100%,入户率100%,供水保证率97%以上,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稳定达标,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坚持将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打造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让城乡群众在喝上“放心水”的基础上喝上“优质水”。
陈步科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全域全产全民节水;实施防洪巩固提升,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湿地城市;推进数字化水务建设,构建智慧水网;传承弘扬水文化,创建亲水之城;大力推进水权水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水务工程标准化建设;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监管;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等工作;以构建现代水网为主线,全面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涉水事务监管,构建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智慧水管理的水务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