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人形象越来越在意,买衣服、化妆品时仔细挑选,进美容院请专业人士进行皮肤护理。一大批人为了弥补长相上不满意之处,文眉、割双眼皮、打瘦脸针、做隆鼻术等。有些人,周围人已经觉得容貌很出众了,还在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总想着追求完美无缺的外形,存在“容貌焦虑”的情绪。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要将自己刻意打扮一番,以标致的面貌示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为吃穿等发愁,爱美之心自然就更强了。但是如果过度注重容貌,产生了容貌焦虑情绪,就有些过犹不及了。
这样的社会现象,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电视早已普及,网络走进了日常生活。电视和网络上的不少视频节目,展现出一个个俊男靓女形象,五官漂亮,肤白细嫩,身材苗条,还是成功人士,不仅让成年人羡慕,更让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向往。心理学有个镜像效应理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年轻人本来就爱美,渴望成功,看了这样的节目,他们希望自己成为容貌与事业俱佳的人,希望通过别人对自己容貌的正面评价,获得别人的认可,走向成功。希望容貌姣好当然没有错,渴望成功也正常,但是如果把容貌与成功混为一谈,过度注重容貌,还把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与节目中人作对比,发现自己有诸多不如之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消费主义倾向对容貌焦虑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一些商业性节目中,体现得很明显。部分商家为了谋利,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关联,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失败等负面评价因素关联,极力宣扬容貌的重要性,像“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整容要趁早”“整得美才能有人喜欢,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把容貌姣好与美好人生刻意关联,意图通过这样的宣传,拉来更多的客户,带来高额利润。
部分商家的不当宣传,影响了人们对容貌的评价,带出了容貌焦虑的情绪,对青少年影响尤其大。商家的宣传并非没有起到作用,我国医美行业发展很快。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达1975亿元,用户规模约1520万人,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商家刻意渲染容貌的重要性,引发社会焦虑。其实,手术整容有一定危险性,但是商家的广告对此几乎只字不提。不少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有些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从业资质。如果盲目听信商家的宣传进行整容手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新闻中多次报道,有的消费者整容手术失败意外身亡。手术整容,并非都能成功如愿。
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美行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容貌与生俱来,个体无法决定,也很难做大的改变,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虽然后天可以做部分改变,可以变得更漂亮些,但是极其有限。容貌的美,有着多重标准,并不只有肤白、体瘦类似这样单一的标准,不能用商家的宣传绑架自己的审美观,绑架自己的人生。容貌在人的一生中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容貌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人生靠自己去把握,成功靠自己去奋斗,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扈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