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 致敬榜样】王玉清:让生命闪光 让余热生辉

有一束光,能穿透胸膛;有一些品质,能让生命闪光。

“立足社区,扎根基层,一生情怀。”河口区河口街道河宁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区“五老”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玉清,甘作余热生辉的“星光”,十年如一日,将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社区居民和关心下一代之中,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中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6年初,王玉清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之后,曾被某企业聘请为副总,待遇十分优厚。任职三个月后,河口区河宁社区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到社区参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对此,周围很多人不理解,大家认为社区工作琐碎繁杂,不好干不说,也没有什么经济补贴。但他说:“虽然退休了,只要还能做点事情,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当时正值河口区鼓励大批党政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员进社区,党员数量猛增,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少,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到任后,王玉清凭借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社区内所有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摸底调查。他还提议打破原来按照楼宇位置设置党支部的模式,按照党员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来设置党支部。

经过前期准备,永康、艺苑、法援、平安、劝业、和谐、环保等14个各具特色的离退休党支部陆续建立。为争取经费,王玉清多方协调,为河宁社区争取了每年40万元的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这些年来,永康支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34场,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法援支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68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8次;艺苑支部成立了社区夕阳红艺术团和4支文体志愿者队伍,每年到农村、社区、学校、敬老院等进行文艺汇演30余场,观看群众达4万余人次。2020年,社区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王玉清星光工作室”,立足“星光工作室”,党员和居民一起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文艺活动相结合,为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送学送课上门,组织了戏曲、舞蹈、旗袍秀等形式的节目展演,举办“学党史、画党史”书法绘画作品展,还发动党员群众自编、自演了“京腔颂党史”“旗袍古韵话党史”等节目。

河宁社区是河口区最早成立的社区之一,老年人多,但很多老人孩子不在身边,他们不愁吃喝,缺少的是关爱。以什么方式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作用,带动更多人来关爱老年人,是王玉清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他的提议下,河宁社区党委带领各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了“温馨十送”“老人互助、居家照料”等活动。相对年轻的离退休干部对高龄、特困、孤寡、空巢等特殊弱势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民生服务等活动,上门为老年人理发、打扫卫生、过生日时送上蛋糕,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温暖着社区老人的心。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学生和家长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目前社区志愿者已发展到3200余人,累计提供各类上门服务1800多次。

“社区工作牵两头,一头是老人,另一头是孩子。”在为老人献爱心的同时,王玉清也在考虑孩子们的安全问题。紧邻小区的海宁路是河口区的一条主干道,路旁有好几所学校,上学放学时经常堵车。孩子们在车辆中穿梭来回很危险,他心中就有了组织成立“五老”护学队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和离退休党支部的老党员开始商量具体对策,制定方案。2010年9月,一支由社区老党员、“五老”志愿者组成的64人护学队伍正式成立。他们风雨无阻,越是遇到恶劣天气,出发得就越早,每天都是看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大人接走他们才安心回家。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护学队伍,成员已达256人,安全护送学生达2850万人次。

工作中,王玉清特别关注辖区贫困儿童的成长,他所在的关爱支部与河口街道中心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协调发动爱心单位、企业、个人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截至目前,已协调帮扶资金3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96名。多次组织开展“圆梦在河宁”爱心活动,帮助32名学生圆了“微心愿”。当听说因为家庭困难,父母在外打工,一个班近一半的孩子从来没见过大海时,他内心深受触动。琢磨了两天两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他联合社区和学校组织60多名小学生和老人,共同开展了“老少同乐,结对观海”圆梦行动。当孩子们在船上看到黄蓝交汇的奇观时,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喊道:“等我长大了我要带全家一起来看海,太壮观了!”当听到孩子这样喊时,他深感欣慰,因为孩子们心中也已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

“我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只想做一颗星星,为他人带去一点闪亮。”这是王玉清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也将继续这样做下去,不断汇聚周边离退休干部的力量,立足社区、扎根基层,展现新时代老年人“不服老、能干事”的风采,照亮和温暖身边千千万万的人。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