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说新语】临期食品价格打折,质量不能打折

  近来,临期食品火了。

  临期食品,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之内。距离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以前,商家看到食品快到保质期,往往会降价处理。在超市,这样的食品数量不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贪便宜的老年人”或者“算着省钱的家庭主妇”才会积极地购买临期食品。很多顾客对这样的食品“瞧不上”,不屑于购买。对于剩下的临期食品,有的商家只好扔掉。

  现在不同了,临期食品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争相抢着购买。因为这样的食品还没有过保质期,价格便宜好多。以往令商家头疼的临期食品,现在有了畅通的销售渠道。

  前些年,商家把临期食品摆在角落里,很不显眼。现在,临期食品不仅走出了角落,已经由最初的通过小规模的店铺折扣出售,到现在的线下直营店和电商平台的出现,行业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

  看似不起眼的临期食品是个大市场。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如果按5%库存沉淀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达“百亿级”。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临期食品销售通畅了,消费者可以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商家把快到保质期的商品处理了,减少了因商品销售不畅承担的沉没成本,发挥了商品的最大化价值,做到了食物不浪费。目前,临期食品消费者众多。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心存疑虑:临期食品快过期了,质量有保证吗?商家会不会浑水摸鱼把过期的、腐败变质的食品掺杂在里面呢?

  食品不同于其他商品,质量是第一位的。食品,虽然有保质期,但是存放和流通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实际的保质期。临期食品快到保质期了,其质量会不会因受到存放和流通条件变化,而影响到实际的保质期呢?食品,毕竟不能完全依赖于固定的保质期限,而要看实际的产品质量。有的临期食品,距离保质期时间很近,是不是质量一定让人放心呢?

  临期食品,目前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只有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性管理规定。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大多依靠相关企业和个人,如果商家过于逐利,容易突破临期食品的安全底线,因此应从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临期食品的标准,明确市场准入条件。相关部门要常态化检查,加强对临期食品的质量监管。如果发现临期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要进行相应处罚。

  商家在销售临期食品时,要检查并保证其质量。通过电商销售的,平台也要担负起相应监管职责。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质量。要通过多方努力,最大限度地消除临期食品销售中的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确保消费者买到的临期食品是安全的。食品行业难免出现临期食品,临期食品质量安全了,将会更加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扈美荣)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