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入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新路径,以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让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以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不断提升全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东营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民生”二字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
抓项目建设 应民生之需
4月30日,建市以来最大的单体市政工程、全长28.6公里的北二路通车,通过道路拓宽、平交路口优化、实施“绿波”通行、道路生态品质提升,建成了贯穿东西城、串联三个区的快速便捷、智能安全、生态美观的城市新干线。当天,许多市民都体验了全面通车,被问及通车感受,市民们说:“现在走这条路,心里就两个字‘敞亮’。”
实施北二路道路建设改造是优化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面貌的重大举措。北二路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连接东营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垦利区的重要交通通道。项目实施前,日渐老旧的北二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严重影响道路环境和城市形象,实施道路建设改造是广大市民多年来的共同愿望。开通后的北二路在提质增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进一步提升工程品质、工程建设水平,切实做到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群众。
北二路全面通车、东营河22.62公里河道全线贯通、城区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全市棚改开工1193套、7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
一个个民生项目,犹如和煦的春风温润着百姓的心田。
民生项目系民心,民心凝聚促发展。我市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项目“牛鼻子”,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坚持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精雕细刻湿地城市、用心打造温馨家园,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加速优化、快速提升。
抓医疗卫生 解民生之急
人人健康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与百姓的期盼。我市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来抓,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健康东营建设迈出新步伐。
“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我市努力在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降低药品器材价格等方面做文章。”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市立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为市民提供了更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全面开工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将于2021年年底建成投用,市中医院将于2021年年底完成一期主体工程。
目前,我市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医疗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全市已建成医联体22个,我市被确认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医共体已实现县(区)全覆盖,东营区、广饶县和利津县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
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我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79元/年,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7.64%,在全省率先组建完成1877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总体水平居全省前列。
去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联防联控方案,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至今我市仍为全省16市唯一的“无疫区”。今年,为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我市全力全速、稳步有序组织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前三天圆满完成省级下达第一剂次接种任务,现已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195万剂次。
抓基本保障 强民生之盾
近日,家住东营区文汇街道青山小区的魏大爷起了个大早,来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约好的棋友们一起下棋。“以前接送完孩子上下学就不知道该去哪儿了,现在好了,有了小区老年活动室、保健康复室,夏天热不着,冬天不挨冻,还能和老友们一起打牌、下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魏大爷笑着说。
“为了给老年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养老环境,我市将多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老年人生活、医疗、用餐、学习与娱乐等生活需求,让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市民政局副局长朱邦强说。今年,聚焦老年人幸福晚年,我市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列入2021年度民生实事,着力建设14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9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6处乡镇敬老院,加快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为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全方位提升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做到硬件和软件一起抓,进一步丰富老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围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我市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镇街、村居和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摸排救助需求,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研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各项民生事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兜底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编密织牢。
“今年以来,已排查困难群众4036人、走访慰问2911人,解决政策性问题26项。”朱邦强说,我市按照“提标+服务”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救助效能,将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以上,投入资金1.02亿元,救助保障困难群众78501人次,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开展“荧(营)光行”关爱行动,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方式,落实帮包责任人3200余人,联系困难群众2.4万余人……通过务实的举措,我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抓就业之基 惠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一组来自市人社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8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34.4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低于省定年度控制目标1.85%;吸引2.1万名大学生来东营就业创业;市综合考核就业质量效益指标全省并列第一。
这些都是我市持续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我市坚持创新引领,抢抓机遇,敢于突破,多措并举,在“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上实干突破,在全省实现了率先实施“就选东营”大学生专项引进计划、率先开展企业用工精准对接行动等“六个率先”,开展了全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渤海工匠学院)、全省“人社一件事综合服务平台”试点等“六项试点”。
今年以来,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我市组织人社服务专员和县区人社部门集中开展企业缺工情况调查,实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我市先后开展第七届“东营学子家乡行”“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5场,为1453家(次)企业发布岗位信息2.86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8639人。截至2021年5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0%,完成进度居全省首位。
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一笔笔民生投入到位、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在眼前。
(东营日报记者 衣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