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公室:解难题办实事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每天晚上,俺们都会来这跳跳广场舞,孩子们都不在家,俺们能聚在一起聊天锻炼身体,特别高兴。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近日,在利津县陈庄镇清河村小广场上,村民郭红边跳边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前的清河村,一到晚上黑了天,村庄便寂静了下来。村民生活简单,每天干完活回去,只能在院外坐着聊聊天,没个去处。”陈庄镇清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成云说,市委办公室下派干部来了以后,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将群众的文化“夜”生活抓了起来。先后成立文艺队伍4支,购置了音响、服装、道具,谱写了村歌,组织红色电影展演和文化演出,让乡村文化绽放出魅力,让群众获得幸福感。现在每到空闲时间,清河村小广场上,都会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上的演员都是清河村的村民,真正做到了“让老百姓看自己的戏、唱自己的歌”。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必须走到群众中,真情实意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办公室用好下派帮扶这一工作载体,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干部积极带头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活动,确定民生项目5个,实行“挂图作战”、项目化推进。建设标准化卫生室,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敷设线路1000米,解决扬水站用电问题;修建生产路3.9公里、桥涵3座,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针对困难群众,深入走访调研,逐户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开展义务理发、义诊、助学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先后4次组织办公室干部职工及村民150余人次开展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活动,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水平,50个庭院被列入市、县、镇三级美丽庭院创建户,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一系列的惠民举措,不仅打牢了乡村振兴基础,更畅通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群众受益大,村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陈成云说,清河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一直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微薄。为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市委办公室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顺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引导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新立金硕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3个,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6万元;与东营康泰文旅康养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农之园”项目,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2座,种植中草药20亩,建立了直播平台和线上交易平台,畅通辐射陈庄乃至全县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每年可为村集体实现固定收益5万元及二次分红,同时为村内困难家庭创造就业岗位11个。市委办公室还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聘请专家到村授课,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村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实现持续脱贫不返贫。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支部和党员队伍抓起。市委办公室把党建帮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强阵地、建制度、抓管理、提素质等措施,为清河村打造了一支组织信任、群众支持的党员队伍。指导帮扶村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办公室机关党委所属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3次。组织清河村党员到市党性教育实践中心、中共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等开展现场教育,到潍坊、临沂、广饶等地学习种植技术,进一步锤炼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增强了群众致富本领。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办公室“学党史、听民意、见行动”,以回应群众的一个个民意民需,立行立改一项项实际问题、办好办实一件件暖心好事实事,换来了群众的笑脸和交口称赞。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