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真亲!
蹲点数日,大家伙说的、干的,说明了一件事——党情与大王乡情、民情、商情,情亲、情真、情浓——“红色”,在这里冒着一种从革命年代、从广大乡村、从民营企业、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干事创业里散发开来的烟火气息!
百年之际,励精更始。在大王,让我们一起追寻遍布于烟火气中的“红色”,看这历历记忆如何融入镇域发展的肌理与日常。
广饶县《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拍摄者:李伟涛)
6月8日下午,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的广饶县《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外酷热难耐,馆内则清凉宜人。陈列馆一、二、三层,来自各地的参观团体队伍几乎要首尾相接。
参观广饶县《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的团体络绎不绝
“今年已经接待了500多场,不算本地参观人数达到3万余人次。”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陈列馆工作人员李媛媛办公桌上的电话声不时响起。“请问您那边是哪个团队?哦,明天8点半的那一场可以,9点、9点半、10点的场次都约满了。”记者看到,仅是当天下午就有五六场参观,陈列馆里10位讲解员几乎每人每天要讲解两场。
今年4月份,经改造提升的陈列馆重新开馆。同为陈列馆改造提升专班成员的广饶县直机关党工委三级调研员任学诗和广饶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光明等人提到几个细节。为了最大限度还原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场景,专班特地去陈望道于浙江义乌的故居查看其家居摆设;陈列馆文字材料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和中央编译局专家的把关下前后修改50多个版本;目前陈列馆搜集来600多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外文版本,是“镇馆之宝”。
云集景从,其道大光。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各方人士纷至沓来,来此追寻“宣言”的精神实质——
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一位参观者说:“《共产党宣言》保存的事迹和‘一门九英’等革命事迹让人震撼。我们还走了几个乡村,这里的产业发展也很好!”
胜利油田采油管理二区40人队伍在陈列馆里驻足许久。该单位党支部副书记韩文琼激动地告诉记者:“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来到这里就是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增强信仰的力量,继承发扬采油工人‘争排头、占第一’的优良传统!”
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培训班(一班)47人于当天下午3点半抵达陈列馆参观,大家三五成群,对不同的“宣言”版本、革命形势图等进行热烈讨论。一位学员认为:“全程看下来感觉非常系统,对党史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看那些英雄人物的时候很受触动,为了共产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所以说人的精神力量是最强大的力量。”
坚毅的,亢奋的,感动的,沉思的……探寻“红色基因”,参观者们不断品咂着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力量。一番探寻却不难发现,看起来“高大上”的真理与信仰在这个鲁北农村的传播十分“接地气”。
“刘良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农民学文化、学革命理论,‘走慢了穷撵上,走快了撵上穷,不紧不慢往前走,扑通掉进穷窟窿,永无出头之日’,‘跟着‘大胡子’说的话走,就能过上好日子’。”
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当地红色历史考证与整理的大王镇文化历史研究办公室主任韩晓东介绍,1926年春节前夕,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家探亲,将一本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带回家乡并交给刘集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刘良才。“觅汉增资”、“掐谷穗”、“砸木行”,刘良才等刘集村早期共产党人公开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主张并亲自领导各类工农运动。
在韩晓东看来,耕读兼具、尚武之地、交通要道、经济基础、思想嬗变、反抗压迫等几个因素是大王镇率先接受进步思想的原因。“穷苦年代大王人就十分注重后代教育,想方设法送孩子读书,本地诞生了百年小学延集小学、振华学堂,七成家庭都能在家里挂字画。大王向来是广饶一带的财源地,因此也遭受过相当激烈的外敌入侵与破坏。对知识的渴求、对现状的不满等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变革思维。”
任学诗表示:“共产主义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是因为它作为真理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因此‘真理依然闪烁着光芒’。”
“永远跟党走”“紧跟党走”,从当地党政领导干部到人民群众,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这样的表达,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不,6月11日中午,记者见到年近60岁的预备党员马丽华。
预备党员马丽华在刘集后村“一元餐厅”忙碌
马丽华是刘集后村村委委员、计生主任,同时也是村里“一元餐厅”的负责人,是村里的大忙人。马丽华笑着说,别人看她写入党申请书问她家里是谁要入党,“我说我自个儿要入党啊!”
“优秀党员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我丈夫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组织靠拢”,多么可亲可敬的一句话!记者在这位即将花甲之年的老人的眼中分明看到了闪闪泪光,也同感着真理“甜”进心里的味道!
保护和珍藏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刘世厚的孙子刘洪业今年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见到记者来,他依然十分耐心地回顾刘考文被捕的经过、爷爷如何悉心保护《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并表示:“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马克思语)
“山以凌尺故能高。”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不断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断创新的党建工作如一棵参天大树在这里落地生根、葳蕤而生,极大激发了基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刚到大王镇的时候,我们一行10人便去刘集党支部旧址宣誓,这里的红色文化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两年时间内,山东省派驻大王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省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邢学军带领队员以党建为引领,用“修路、探路、蹚路、带路”的“四路”思维开展工作。“路要修,但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探路,还要担当作为,勇于蹚路带路。”
开办全国第一个农村工会,推动实施“一村一产”,主导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织制定齐笔制作标准、规划齐笔文化园,为封庙村创作村歌……服务队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多、新且奏效,几个村庄“紧跟党走”受益良多,而这又尤其表现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上。
红色刘集现代农业合作社(拍摄者:李文华)
“这种小西红柿口感又面又甜,很受大家欢迎。”11日上午,在红色刘集现代农业合作社,刘集后村党支部书记刘洪燕指着一片绿莹莹的小西红柿介绍:“我们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整合了六个村的专项资金,建设了集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大棚,每年每个村固定分红5万元,村民来这里打工一天100元。”同时,刘集后村通过规划游客中心、修缮振华学堂、改善基础设施等举措积极发展“红色产业”。
东庄子村发展西红花产业(拍摄者:郭娟)
在东庄子村,记者看到了一盘盘无土栽培的西红花。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子申介绍:“我们村的土地流转给了大王生态林场,村子四周都是林场,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村集体经济却发展不起来。在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指导下,我村从去年开始在林下种植喜阴喜凉的西红花,当年实现经济利润20万元——集体经济壮大了,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奔头足、党支部干劲也更足了!”
东营日报记者在华泰集团采访
“这是东营市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室。”10日下午,华泰集团宣传部部长李海霞在“李建华党建工作室”向记者介绍,华泰集团的发展壮大与党建紧密联系。“每次上重大项目,集团就会成立‘党员重点攻坚突击队’,还组织员工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焦裕禄》等电影,激发大家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的精气神。”
华泰集团总结了八个“党建工作法”
华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在建厂后的35年内每天6:00前到公司,带领管理层到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一直坚持每天4:00起床写笔记、安排当天工作;集团总结了“镜子”文化树正气、建立“党委书记直通车”等八条党建工作法;华泰管理层没有专车、外地也没有房产;为了省下建新办公楼费用,至今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里办公;集团自成立以来,没发生过一起违法行为;荣获2020年全国非公党建典型案例奖……
东营市(华泰)非公党建学院(拍摄者:李文华)
作为全省首家非公党建学院,东营市(华泰)非公党建学院与广饶县红色资源相统筹,坚持政治立院、开放办学、实践至上,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就是生产力”工作导向,积极打造“初心之路”。
华泰集团非公党建工作影响了大王镇众多的政府机关单位与企业。“我们不是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当成一次活动,而是当成一场‘运动’!”一位橡胶轮胎企业的工作人员直言,“以前企业偏重于发展生产,党建工作却是个薄弱环节。近年来,集团一方面对党委政府高效回应企业诉求、帮助我们解难题很受感动,一方面也耳濡目染到非公党建对一家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集团下定决心把企业党建工作抓好抓强。”
一而十,十而百,百千万。艰苦奋斗攻难关,实事求是闯新路。正如李海霞所说,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红色”的烟火气浓厚,赢得群众的拥护,得益于党建工作通过创新手段深深与田野乡间、工厂车间的工作紧密结合,汇聚起敢拼敢干的磅礴伟力。
“外面在干,我们在喊”,“大家都在变”,“橡胶轮胎产业已经进入了真正的洗牌与动局”,“我们这里设备水平是可以的,但是还存在设备与信息孤岛多的情况”……
大王企业家“南北对话”
6月8日上午,一月一次的企业家“南北对话”如期开讲。当天,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总裁、中科院青岛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高彦波以《数字经济热潮中传统产业的战略思考》为题做了一场报告。他详细分析了橡胶轮胎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背景、产业存在的痛点及解决方案。演讲中,大家不断拿起手机拍下PPT。演讲后,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云成健步走到台上分享感悟:“企业家‘南北对话’,我每一次都参加,是一个从思想到实际行动的受益者。大王轮胎企业要从过去的竞争走向今后的共生,由过去的模仿复制走向创新变革,要走‘专精特新’的路子……”
当前,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整合优势、赢得竞争的关键手段,大王制造业体量大,有条件通过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物流,把供销两侧需求整合起来,打造全新的经营模式。“近来原材料成本大涨,我们前期通过供应链金融,帮助企业购入15天左右的原材料,提高企业锁价能力,每吨节省成本6000余元。”6月10日上午,在广饶县产融综合服务中心,董事长李海霞介绍,她和团队成员都是从外地来到大王的,就是看重了这里的营商环境与雄厚的产业基础。去年5月,广饶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出资设立了地方国有平台性质的山东大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充分汇聚政府资源、社会资本,首创了国有控股民营运营的新模式,在保留了国有企业规范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民营运营的灵活性。目前产融中心是辖区内唯一一家国有的金融全牌照持有单位,可为广饶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应急转贷、不良资产处置、股权投资、商业保理等服务。
革新,正在这里轮番上演;大王,比昔日之大王革新得更快了!
“大王人的旗帜在飘扬,风里云里一团火。大王人志向永不变,代代高唱国际歌。”——这是《大王人之歌》的两句歌词。
东庄子村标有“大王精神”标语的灯塔
“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敢为天下先。”——这是大王人妇孺皆知的“大王精神”。
从上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各种副业队(大王镇乡镇企业迅速成长的前哨),到乡镇企业能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成为东营市众多规上企业成长的摇篮,到大王镇成为山东省第一强镇,到如今大王镇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仍然保持每个月6号共同参与升国旗仪式,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三首红歌,不禁感到——
一是,“大王精神”里蕴含着共产党人攻坚克难、雷厉风行、坚决执行的优秀品质,二是,正是因为这里勇于求存求变且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使得“红色”更加具有与时俱进的烟火气。因此,不妨可以说,在大王,“红色文化”滋养了“大王精神”,“大王精神”又在赓续着“红色文化”。
“我来到大王镇一年半多的时间了,感到大王文化很有特色,大王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红色基因’。”6月9日下午,广饶县委副书记,大王镇党委书记、大王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子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敢为天下先’,实际上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表现。在第一期‘南北对话’上,我送给企业家五句话,一是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天;二是敞开胸怀拥抱一切先进理念;三是养成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四是与所有成功人士交朋友;五是看见未来才能走向未来。这五句话,说到底就是让大家把思想打开、把胸怀打开,让外界的先进理念走进来,让外地的先进经验走进来,真正使我们的思想跟上时代步伐、跟上市场形势。现在这个论坛才举办了7期,已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通过链接“外脑”,企业家们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论坛还像一条纽带,促进了大王企业与外地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了一批人才参与大王的发展。
理念的更新产生了新的排列组合、发生了可喜的质变,更多优秀人才、优选项目、优质资源向大王集中。率先在全省成立镇级的人才发展集团,“订单式”招引发展急需人才;精心谋划的国有平台运作了多个实体项目,破解了发展的瓶颈;大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市级片区观摩和验收考核中荣获“双第一”;企业专属网格、环保管家等做法走在了全市镇街前列;华泰7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今年实施27个技改项目,积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张子柱表示:“大王镇要在全国镇域经济中走在前列,率先建成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镇,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大王精神’,以豪情满怀、斗志昂扬的干事创业状态确保实现大王镇力足劲满、全面腾飞。”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圆梦在脚下,红色不褪色。从历史出发反观当下,“红色土地”上奋斗的风帆依然在高高飘扬。置身大王触摸理想的脉动、体味品格的力量、感受党群的真情,越发觉得,“红色”的烟火气,弥足珍贵。
(东营日报记者 刘冬辉 通讯员 孙红瑜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