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营5月14日电 (逄鑫珊) 近日,“追寻建党百年足迹——网络名人山东行”走进东营,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东营农产品展览会、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进行参观。红色《宣言》为魂,稀土产业扎根,这座山东最年轻的城市,正在建党百年新征程之路上奋力前行。
“红色中华第一书”
一本只有56页的小册子,伴随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壮大,伴随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无愧于“红色中华第一书”。
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全国最早的版本,在目前仅存的12本之中,其中之一就珍藏在东营。
1926年,刘集村的女党员刘雨辉将陈望道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从济南带回村,广泛学习、传播,点燃了鲁北大地的革命烈火。
革命战争年代,刘集村全体党员、群众不惜用生命代价保护这本书。1945年1月,驻广饶日军对刘集村展开扫荡,早已逃出村外的党员刘世厚因惦记家中的《共产党宣言》,在滚滚浓烟中爬上屋山墙,于火海之中抢救出了这本书。
他把它用油纸包好,精心保存,一藏就是近半个世纪。直至1975年,84岁的他将此书献给了党组织。
刘世厚老人的壮举,无疑,保存了红色中华的“文化基因”,而为将这份精神持续传承,2012年,东营市广饶县利用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在大王镇刘集后村建设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2020年以来,为纪念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投资2600多万元,实施《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改造提升工程,组建了全国首个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陈列馆。
广饶县刘集村 全国首个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陈列馆 (逄鑫珊 摄)
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经世流年,万古长青!
解决“卡脖子”问题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句话生动道出了我国稀土资源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种可以与石油媲美的战略资源,稀土的应用广泛,被称为“万能之土”。稀土催化技术是稀土领域的关键技术,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发展的今天,抢占稀土催化行业发展制高点变得十分紧迫。
2018年,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会同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门,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潍柴动力、云贵集团、威孚高科等8家稀土汽车催化产业下游领军企业,成立了国内唯一的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
研究院以稀土催化技术创新及高端应用为研究范围,一期将主攻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实现国VI突围、国VII布局,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的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二期主攻工业废气治理等固定源催化;三期主攻新能源催化,打造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催化材料表征室内,科研人员正在电脑前观测检测数值的变化 (逄鑫珊 摄)
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成功协助潍柴实现气体机后处理催化剂贵金属减量,年节约采购成本近20亿元;突破了BASF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剂专利壁垒,为2021年7月1日实施的柴油机国VI赢得发展空间;填补了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思想的后处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设计国内空白。
大力推进稀土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稀土资源全面、高效和平衡利用,推进新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金字招牌”:黄河口农品
“黄河入海流”。据统计,黄河三角洲面积在逐年扩大形成新生陆地,最多时每年新增土地3万余亩。坐落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可以说是黄河“冲”出来的城市。
东营建市于1983年,也是山东最年轻的城市,距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这片最年轻的土地,也是最脆弱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辽阔,但大多数一度是白花花的盐碱地。
黄河口大米、大闸蟹、莲藕、滩羊……12日下午,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展览会上,云集了东营市各区县的特色农产品,让现场观众应接不暇。
“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东营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据悉,东营市现已制定黄河口水稻、莲藕、滩羊等农业地方标准6个,省级、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5个,省级示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2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53个,已全面构建起了以“黄河口农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农产品母子品牌矩阵。
当前,东营市上下着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扎实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