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时光总是向前,奋斗永不停歇。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是为了凝聚共识、积蓄力量,激励全市上下以满满的信心和底气踏歌拾阶上,整装再出发。
《东营日报》8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重点报道《东营之变,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的追梦路——东营市委、市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纪实》,生动记录了三年以来东营市发展历程,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稿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生动刻画了三年来我市从观念理念到质量结构、从产业生态到体制机制、从城市品质到干部作风,各方面各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甚至转折性变化,深刻感到未来发展信心更足底气更强,将继续鼓足干劲、奋发赶超,继续朝着建设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砥砺前行。
资料图
“稿子中的一个个数字,一个个鲜活事例,都展示着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勇往直前的改革魄力和担当作为的精神面貌,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以来,东营区解放思想,砥砺奋进,高质量发展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年度综合考核跃居全市第一,全国百强区排名上升至第78位,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第67位、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第72位。”谈及改变,市委常委、东营区委书记成秋林介绍,发展理念在转变,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成为干部队伍“标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广泛共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路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近年来,东营区发展质量在提升,九大产业“链长制”扎实推进,东营高新区、东营科教园区等载体平台起势成势,117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四新”经济占比提高到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16.4个百分点。发展活力在释放,160项改革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开放型强区31条举措落地见效,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市第一,9家500强企业落户发展,三年新增市场主体4.28万家。发展格局在重塑,城乡融合扎实推进,油地“二元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短板不断补齐,高铁、大学、科研院所等资源优势正转变为发展胜势。立足新发展阶段,东营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争做抓落实的实干者,争当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排头兵。
“文章值得细细回味,东营加快转型步伐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高度,过程中各项工作亮点纷呈,这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表示,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对外开放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拉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新热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新材料、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全国最大的高端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下一步,全区上下将继续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掀起大竞赛、大比武热潮,实干突破、创先争优,推动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精准调度经济运行,完善运行调度机制,对115家规上工业企业、11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清单化管理,深入了解企业所需所求,“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困难问题,促进企业稳健运行。对照考评体系,着力补齐科技创新、外向型经济等短板,加快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运行质量,同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和“双招双引”工作的开展。
“文章比较全面、客观地报道了全市近三年来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效,为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篇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郭顺先说,三年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市品质、乡村面貌等各方面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东营的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面小康社会圆满实现。东营三年改革发展,成就突出,深刻昭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必须始终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谋势与战略推动,勇于解放思想,以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攻坚之年,市发改委将以争做抓落实的实干者为导向,紧紧围绕“开好局、起好步”,盯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按照“开局就是决胜、起步就是冲刺”的要求,在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区域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政策支撑等方面狠抓谋划落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以项目论英雄、靠实绩排座次”,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扎实工作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实际行动扛起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使命担当。
“‘追梦路’风靡朋友圈,从头读到尾实在振奋人心,感触颇深。”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慧芬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亲力亲为,带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合力招商的浓厚氛围。2020年,我市“双招双引”工作取得新突破,各项指标呈现爆发式增长、创历年新高。全年新签约项目323个、总投资2667亿元,内资到位资金610.3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际使用外资4.4亿美元、同比增长82.5%;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39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61人(个),吸引高校毕业生2.2万名。“2021年,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将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盯紧年度目标,全力以赴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排除万难落项目,为‘十四五’规划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开局起步贡献力量。”
“正如稿子中所提到的,这三年,我市交通体系上的‘公铁海河空管’多式联运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我们高标准编制完成了《东营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东营港总体规划》,牵头实施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推进交通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1500多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20多亿元。”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宋迎章介绍,近年来,我市先后有疏港铁路、黄大铁路、高广高速、广饶西互通立交等23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市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港口吞吐量、航线数量达到354公里、236公里、6021万吨、24条;新改建、大中修国省道干线公路23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2公里;加快推进津潍高铁、淄东高铁、滨东潍沿海高速、东青高速改扩建、庐山路南延、东营港10万吨级泊位、小清河复航、胜利机场提升改造、鲁北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初步形成了陆海空铁管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下一步,将努力构建东西互济、南北贯通、陆海联动、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作出贡献。
“回顾东营三年发展历程,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邢伟表示,三年来,市委谋划实施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项目30余个,推动460余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市委领导班子坚持不把历史问题遗留给历史,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向顽障痼疾开刀,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顺利解决,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改革,统筹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搭建“5+2+2”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湿地城市建设、无内涝城市建设、文旅发展等,改革叠加效应充分发挥。坚持改革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实施改革攻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坚持改革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得益彰,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市委部署,锚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抓好各项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素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体系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深化改革,汇聚起东营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共绘东营美好灿烂的明天!”
“搭上港区融合发展的‘便车’,园区迎来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读罢文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新材料产业园综合党委书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立民十分有感触。三年来,新材料产业园水电路讯等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具备承载大项目、大产业的条件,成为省政府首批认定的综合性化工园区之一,已入住企业52家,其中化工企业29家,主板上市公司5家,涵盖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同时,园区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建设了一批科技研发载体平台,为化工产业的延伸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续支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扣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承载力;加快推进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努力把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拓展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态化工园区。”杨立民表示。
周广学/摄
谈及“城市品质之变”,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工作专班全员可谓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专班组织开展了“大干四十天,勇夺一季度开门红”为主题的大会战活动,全面掀起工程建设热潮。经过紧张施工,北二路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已完工,北二路已于4月30日实现全面通车。目前,正在全力加快北二路、东营河绿化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面貌气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我们责无旁贷,还要继续扎扎实实干好每一项工程。”专班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瞄准年初既定的建设目标,全力抓好落实,圆满完成北二路、东营河建设任务,并对剩余的地被栽植、停车场、公交站点、公厕、园路等工程量进行汇总梳理,加快施工进度,严格施工标准,确保5月底前完成所有苗木及地被种植,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实现城市品质的跨越式提升。
“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垦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兴隆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强说:“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生活于斯的基层干部,我们切身体会到稿子中刻画的东营三年来发生的喜人变化。东营之变,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为东营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开拓了道路。”下一步,垦利经济开发区、兴隆街道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自我加压、奋勇赶超,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高端蛋白质食品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实施总投资119.39亿元的35个重点项目,培育中高端特色产业;加大招引力度,2021年力争引进到位内资2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建设创新型园区,实施总投资27.6亿元的33个技改和智能化改造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资料图
“河口街道广大干部职工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做‘时时有担当,事事有担当’的新时代基层干部。”河口区河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綦建成表示,近年来,河口街道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双招双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一大批实干者脱颖而出,保障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省创业型街道”“争先进位标杆集体”等荣誉。下一步,河口街道将加大“一区三园”建设,依托湖滨新区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打造总部经济的孵化区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区。盘活城区二吕、六吕、八吕三个城中村建设用地,打通城区北部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及周边预留的3.5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推进总投资2.6亿元齐鲁交通天下果仓加工项目落地实施,建设“南城北产”新格局,建设成为社会养老、医养健康、宜居宜业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园。
(记者 郑代玉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