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企业对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严管重罚”?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不断深化“双万”安全警示教育,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惩处力度,有力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有部分员工反映“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为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

如何看待企业对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保持的严格管理力度?为什么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违章行为实行“零容忍”态度?近日,围绕“如何看待企业对员工违章操作行为的‘严管重罚’?”全市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安全生产专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能,展开了大讨论。

广饶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 缪洪东

严管就是厚爱,安全管理再严都不为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规章制度和有力措施是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和员工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基础。企业要加强安全法规建设,做好安全法规宣传,并以安全法规为参照开展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但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对执行结果检查,还要保持制度的震慑力,对触犯制度的人和事必须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切实维护企业生产安全。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 焦宗俊

“严是爱、松是害,严中自有真情在”这句话放在安全生产领域一点也不为过,从以往发生的事故来看,相关案例俯拾即是,举不胜举。比如,如果发现开展特殊作业的员工有违章行为却没有给予严厉处理,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万事严中取,安全生产也必须用严的手段,企业和员工都要正确认识安全监管上的“严”,摆正心态,认真对待,真正把安全监管当作一种爱护,真心实意地接受监督,才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垦利区应急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科员 曹国龙

忽视安全生产就是对职工犯罪,对员工的安全管理更要严上加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事故都是由小的违章行为引起的,没发生事故前的违章行为看似是小事,实则隐藏着大隐患,发生了可能就是大事。

我们要坚决从小事抓,抓小事,成大事;抓小事,防大事,尤其要对违章者“严管重罚”,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绷紧安全之弦,坚决破除懈怠思想、侥幸心理,杜绝工作粗心大意,保证企业安全生产万无一失,是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东营科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帅

抓安全,再严也不为过,尤其是安全生产工作,对员工严管一分其实就是厚爱一分。就好比行军打仗,要有铁的纪律,令必行禁必止,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抓安全也是一样,要抓就必须严抓,要罚就必须按章重罚,不能怕得罪人。在安全管理中,追求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有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于刮骨疗毒,才能保证企业整体安全向上发展。对违章行为的处罚更是不能讲人情面子,因为宽容就是纵容,是为错误“亮绿灯”,既可能害了当事人,也是对公司和其他员工的不负责。

东营华联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安全部主任、工程师 李秀健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对企业来说,不仅管理人员有责任,所有职能部门、每位员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都有维护安全生产的责任。“严管重罚”可以在企业内形成对非法违章行为和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为“零容忍”的共识,树立人人履职尽责,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风气。

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催化车间主任 王顺

对员工“严管重罚”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的落实,杜绝一线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制不落实现象的发生,培育“杜绝违章、远离事故、守护幸福”的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全员“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操作工 盖朋朋

过去看到身边的同事因为违章操作受到公司的严厉处罚,我会感到不舒服,觉得只是一时疏忽而已,这么严厉的惩罚对一个人经济和名誉上都是一大损失。可是事后想想,其实这正是对工作和员工的高度负责。如果对员工的违章行为听之任之,不严格管理,大家可能就不会警醒,对自己的违章行为不能及时纠正,长时间发展下去,容易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会对很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严管重罚”看似不讲情面,其实是倒逼员工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是企业对员工的另一种关爱,更是一种保护措施。

山东海螺型材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员 杨明翠

“严管重罚”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筑牢的屏障,更是在切实维护包括员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都知道,每个事故的发生首先伤害的是一线职工,而每个职工后面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严格的管理,挽救的不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是保护了多个家庭。

市应急专家 韩英振

对企业来说,在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之前,对职工出现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严管重罚”还是比较有效的管理手段。尤其在人员少、员工素质不高的危化、建筑等行业,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从而为企业安全生产和保障包括员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下好的基础。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