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来。”又是一年春回大地!
回顾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4.16亿元、156.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4.2%,增幅均列全省第一位;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5.8%,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东营乡村又将进入怎样的发展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将面对哪些新挑战,呈现哪些新变化?
以科技促生产,养殖本土优质大闸蟹;以文化为依托,打造黄河口知名品牌。连日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春季有利时机,在大闸蟹养殖基地进行蟹苗投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市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和良好条件。去年,我市建设了2处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为农业农村领域落实国家战略开了好头。我市是整建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黄三角农高区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省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数字经济园,市农科院建有国内首家盐生植物园以及多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基地。发挥好、利用好这些平台和资源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开放度和影响力,就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中觅良机、占先机。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特别是水稻、莲藕、生猪、滩羊、大闸蟹等特色和优势产业已经颇具规模,产业链不断延伸。同时,我市正在深入实施的旅游富民、“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等“三年行动计划”,将为农旅融合、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带来诸多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节上班伊始,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相继召开,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积极谋划,并紧紧锁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示范片区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打造具有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复杂艰巨,而且每个地区、每个村庄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建设示范带、示范片区是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先点后面,从打造一个个“盆景”开始,将“盆景”连成片就成了“风景”。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黄、沿海、盐碱地是我市的显著特色,更是优势所在。市委明确提出,要建设沿黄、沿海、盐碱地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聚力打造具有东营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沿海示范带建设,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渔业,做大做强蟹贝虾参等主导优势产业,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扎实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培育“海洋+”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渔业养殖向品牌化、高端化迈进,打造沿海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面,重点是在巩固提升牛庄、史口、董集、永安、陈庄临河等4个沿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础上,启动创建东营区龙居镇、垦利区垦利街道、利津县金河滩等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组织实施20个重点项目,把沿黄示范带打造成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展示窗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窗口,力争在整个沿黄流域做出特色。在盐碱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面,重点是充分发挥农高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依托盐碱地生态草牧产业园、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盐碱地现代农业前沿和关键技术,力争把盐碱地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建成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典型。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从2019年开始,我市集中力量打造了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经过两年的创建,已经顺利完成,大王、陈庄临河2个片区被列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为全市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闯出了路子。今年,我市将在每个县区分别新打造1个市级示范片区,围绕“五个振兴”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产业、生态、村庄、农民融合,都市园区、田园综合体、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融合,不断提升示范片区建设水平。
在强化保障措施上下功夫。要采取“长牙齿”的举措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以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千方百计将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乡镇村居,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具体品种,同时,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监管,认真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提高粮食作物保险保障水平。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如期完成上年度15.4万亩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谋划实施好本年度26万亩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特别是广饶县要努力争创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示范县。沿黄县区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在提高农机农艺水平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两补贴一补助”政策,引导合作社、专业大户优化农机装备,推动粮食作物实现更高水平的机械化,力争整建制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在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时,要把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目标,促使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配套,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充分发挥农机在粮食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推进种植业转型发展。加大“绿色高产、营养健康、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建设供种、耕种、防治、肥水、机收“五统一”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扩大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坚持“以水定产”,科学控制水稻种植规模,特别是在一些输水距离较远、农业用水紧张的区域,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小麦、玉米或是小杂粮。开展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积极推行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优化蔬菜品种结构,着力提升设施蔬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大绿色、有机、地标产品的认证力度,培育更多的优质蔬菜品牌。要发展饲草饲料作物,进一步做好做活农牧结合的文章。
推进畜牧业生态发展。要抓好生猪稳产保供,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做大做强黄河口滩羊产业,全力打造好黄河口滩羊产业园,逐步形成集养殖繁育、屠宰加工、饲料生产、资源利用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出效益。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尽快补齐物流、仓储等设施短板。搞好农旅融合,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永恒的课题。下一步,重点做到“三个加快”:
加快现代种业创新。瞄准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关键需求,强化耐盐农作物育种创新,着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支持农高区和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特色种业产业园、国家种业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企融合,提高合作水平。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特色种业、功能食品、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就近就地转化,打造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
加快乡村人才培育。一方面要育人才,组织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服务水平;继续做好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真正评出那些能够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另一方面要开展“招才引智”,借助多种平台,持续深化同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大农业科研高端人才、创新团队的引进和集聚力度;运用各种政策,吸引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等返乡下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