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松明:不惧危险 用身体连接起战斗的命令

  2021年元宵节的前一天,记者一行来到广饶县采访抗战老兵魏松明,听他讲述当年的英雄故事。

  记者踏进魏松明家门时,老人已经等候多时。桌上整齐摆放着水果和瓜子,还有刚刚沏好的茶,听魏松明的子女说,老人知道记者要来采访,心里很是高兴。虽然有些糊涂,但跟随着魏松明断断续续的讲述,记者仿佛和他一起回到了当年。

/

  魏松明,1927年8月出生,7岁没了母亲,8岁又失去了父亲,靠要饭长大,生活贫苦。“鬼子每到一户人家,看到好的东西就抢走,屋门、窗门也拆下来拿走。让我们去干活,干不好就不给饭吃,杀人不眨眼。”魏松明说。从小见惯了鬼子的强取豪夺,蛮不讲理,魏松明立志要去当兵。1945年7月,18岁的魏松明成为了一名军人,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抗美援朝等多场战役并屡立战功。

  1947年国民党调动近40万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妄图把解放军消灭在沂蒙山区。当时魏松明是华东六纵50团的一名电话通讯兵,泰安战役后奉命秘密南下插入敌后,辗转近半个月到达平邑县以南的山区待命。

  5月14日拂晓,魏松明所在部队到达垛庄,堵死了敌人的退路,与兄弟部队配合完成了对74师的合围计划,并于5月16日发起总攻。总攻开始后,由于电话线不够用,导致通讯一度中断。于是,部队领导派魏松明和通讯班长跟随突击部队来到前沿阵地,抢收敌人丢弃的电话线用来装备自己。魏松明在阵地最前沿见证了部队发起总攻及击毙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的整个过程。

  这次突击,魏松明不只缴获了一块指北针,还收了敌人六公里长的电话线,被纵队记三等功一次,这块“中正式”指北针作为奖励交由魏松明保存至今。

  1947年12月,魏松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继续战斗。“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有时会吃不饱肚子,冬天也没有足够的棉衣,但战士们的斗志却依然昂扬。”魏松明告诉记者,“有一次好不容易能吃顿饺子,结果饺子刚下锅,就收到了警报,我们从锅里捞出还没煮熟的饺子,用衣服兜着,生怕浪费了。”

  在魏松明胸前的十几枚奖章、纪念章中,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尤为显眼。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天夜里,电话线被炸断了,魏松明带一名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查找到了四个断点,可是带的备份线不多,只接通了三处,这时再回去拿线已经来不及了。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时来不及多想,干脆甩掉手套,让战友打上电话机,魏松明一手抓住一个电话线头,用身体把通讯信号接通了,周围炮火横飞,直到结束战斗的命令下达完毕。

  1969年5月,魏松明转业到广饶县五金厂,后又到广饶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他始终坚守军人本色、恪守职责使命,为广饶检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前我爸清醒的时候,经常给我们讲他当兵打仗时的事儿,说实话真得很受触动,被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感动,不给政府添麻烦也是我爸常常教导我们的话,我们都铭记在心。”魏松明的儿子对记者说。

  “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魏松明满意地说。现年94周岁的魏松明有些糊涂了,但晚年的生活很惬意,孩子们照顾得很好,平时还会读读报、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尤其爱看战争片。通过电视的镜头,魏松明仿佛看到了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自己,那段峥嵘岁月已经根植到了他的记忆中,刻进了生命里。

(记者 王苗苗 实习生 高云飞)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