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冲锋!写在东营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之际

/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把项目落在坐标上 把实绩写在大地上

  ——写在全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之际

  初春的东营,处处生机勃发。

  2月26日上午,全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再次掀起重大项目建设的热潮。

/

  近年来,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东营各方面各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甚至转折性变化。特别是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东营不仅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一年来,从热闹的城市到广袤的乡村,从热火朝天的工地到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个个拼搏身影感人至深,一个个建设场景鼓舞人心,一个个特色园区昂扬进发,凝聚起“东营向上”的精神伟力!

/

  站位高抓得紧

  一切盯着项目看、围绕项目转、扭住项目干,

  把“项目为王”理念落实落细落到位,夯实发展“底盘”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一个好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好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

  恒昌(东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亿支新型防护用品项目,最终实现年产300亿支新型防护用品的生产规模;河口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项目,可为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速孵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撑;年产6万吨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将打破国外对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垄断,为促进我国电子材料、复合材料等行业技术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集中开工项目157个,总投资756亿元,涵盖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创新平台、‘5+2+2’产业等多个领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李友堂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呈现以下特点:

  投资支撑更加有力。项目全部属于新开工,不包括结转续建类,以总投资127亿元的东营港原油仓储、总投资62亿元的蓝湾功能高分子材料、总投资30亿元的恒昌医疗科技年产300亿支新型防护用品等项目为代表,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筑牢了有效投资“压舱石”。

  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紧密结合我市目标定位,包含总投资44.41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18个,总投资71.21亿元的创新平台项目14个,总投资13.11亿元的生态环保项目9个,塑造了发展新优势。

  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11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占比83.1%、77.3%,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项目势头强劲,数量和投资占比分别达35.1%、44.3%,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需要久久为功。

  去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我市把重点项目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科学论证研究项目,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下,全力优服务、强保障、促改革,奋力按下项目建设“快捷键”,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威联化学对二甲苯等项目,对于我市构建“油头化身高化尾”的石化产业格局,具有战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力争3至5年内在稀土催化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有望带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300亿元至500亿元的稀土催化产业集群。

  ——国瓷公司5G用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打破日本在5G用通信元器件领域的垄断,国瓷公司也将实现由材料制造商向元器件制造商的延伸升级。

  ……

  随着一个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重大项目加速发力,为东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谋长远利未来

  以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观照大局,系统推进项目观摩、务虚讨论、工作论证,

  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同样需要从哲学视角审视城市发展逻辑,辩证处理城市发展“远”与“近”、“大”与“小”、“先”与“后”等关系。

  有力有序推进工作,关键是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回头来看,每年举行的重点项目观摩、务虚会、论证会,正不断筑牢城市的理念“底座”、标定城市的发展“航道”。

  ——通过进行重点项目观摩,让优质项目、先进理念、优良作风、专业水平充分体现,让大家在“比学赶超”中奋发向前。

/

  ——通过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进一步掀起“头脑风暴”、形成“智力磁场”,用好“指挥棒”、立起“风向标”,以未来视野研究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通过召开“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论证会,对工作方案进行再审视再研究,以思维升级互动耦合推动方案完善工作提升,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

  在观摩中发现优势与问题、在讨论中提出方案与建议、在论证中完善办法与举措,这一套工作办法既快又准、既有力又有效。

  这些,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东营实践”,也是谋项目、谋未来的“东营探索”。这些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也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实效。

  这几年,东营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中加快项目建设、在加快项目建设中对接融入国家战略,辩证处理好了“借力”与“发力”的关系,实现了凝聚合力、精准发力。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规划纲要体现了大量东营元素,“十四五”时期这些元素将加快落地,赋予了东营美好的发展前景。

  成绩来之不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家宏观院成立编写组,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

  “作为地级市,我市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可以说是比较早的。”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我市积极到国家有关部委以及省直部门对接汇报,在沿黄地级市中是最积极的。规划质量决定着工作质量。我市积极开展“1+9”规划体系编制,持续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围绕生态保护、黄河安澜、“5+2+2”产业体系等领域谋划提出一批重大工程。

/

  传统产业项目个头大、带动力强,新兴产业项目技术新、成长性好,不断推动东营产业能级跃升;湿地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风貌,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呼之欲出;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区域发展是系统工程,每一项工作都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耦合性,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这几年,市委、市政府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东营发展,聚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九大改革攻坚”,把项目建设贯穿其中,打出了一套项目攻坚“组合拳”,蹚出了一条现代化湿地城市改革发展的追梦路。

  优制度强机制

  顶格推动、各方合力,从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推进、

  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全流程抓起,多维施策、精准发力

/

  去年,威联化学公司实施的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顺利投产,不仅打破了国内企业对进口的依赖,也为我省地炼行业重整转型提供了良好示范。

  大而强的传统产业项目,已成为东营经济“压舱石”,让东营经济保持了足够韧性。随着一个个大而强、强而精的项目加速推进,东营的项目建设正呈现千帆竞发之势。

  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经济社会发展要靠项目,实现新时代东营发展的目标要落在项目上。我市不断强化项目意识和目标问题导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项目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使项目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领导干部的高位推动、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给企业发展吃了“定心丸”,有力支撑了重大项目建设。

  春节前,海格石油工程公司首次提交了企业变更登记业务,因提交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并未办成。春节期间,了解到该公司急需变更业务后,有关部门及时为企业进行预审,确保了公司顺利进行变更。

  抓住项目是硬道理,抓成项目是真本事。一个个项目跑出“东营速度”的背后,饱含着我市广大干部为项目建设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精准科学谋划、落实保障机制、统筹配置要素资源、优化政务服务为重点,以有效投资带动“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5G+智慧园区

  突出重点谋划项目。加强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主动性,聚焦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学谋划项目,建好管好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实现梯次推进、接续有力。加快培育具有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突出“四新”经济,抢抓新经济发展导向和风口,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新信息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突出“两新一重”和专项债争取,靶向精准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落实机制推进项目。从完善项目全周期调度推进机制入手,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聚焦精准调度决策、快速解决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实行“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打造“议题收集、研究决策、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结果反馈、问题销号”的全链条闭环式工作机制。实行“2+2”攻坚机制,分别举行全市春季、秋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活动后,跟进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深入开展问题排查、审批提速、融资争资、要素统筹、晾晒比看等专项行动,集中优势力量打好攻坚战。发挥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等作用,对重点项目进行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调度。实行顶格推进机制,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项目管理团队,形成“集团作战”合力。实行“四个一”调度机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部署、半年一评价、年度一观摩,压实工作责任、传导工作压力。

  统筹要素保障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实事求是做好基础性论证工作,迅速启动规划选址、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落实征地拆迁、市政配套、资金来源等事项,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破解瓶颈制约,实现要素供需精准匹配,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

  畅通渠道投资项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用好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放大作用等措施,分类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引入“源头活水”。

  优化环境服务项目。聚焦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扎实开展“一窗受理”改革、推行区域评估、加强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措施,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

  精准招商引进项目。以高水平“双招双引”重塑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通过深化健全完善园区招引体制、突出产业链招引、发展“互联网+招商”模式、加快“标准地”改革等措施,深化改革、创新思维、创优环境,确保招商项目招得准、能落地、可持续。

  辉煌,总是在宵衣旰食中绘就;梦想,总是在朝乾夕惕中成就。

  历史,期待东营项目建设更精彩的故事。

  人民,期待东营改革发展更绚丽的篇章。

/

  重大项目建设“发令枪”已经打响!就让我们向着项目建设的高地,冲锋,冲锋!

(记者 王俊杰)

责任编辑:张馨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