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嫦娥五号带回的“土特产”,原来是这个样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展览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方形似中国尊的容器储存的月球样品。这是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土特产”。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嫦娥五号一共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质微粒等。月壤颗粒质地微细,主要由氧(O)、硅(Si)、铝(Al)、铁(Fe)、镁(Mg)、钙(Ca)、钠(Na)、钾(K)、钛(Ti)等元素构成,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

  要深入认识月球,除了遥感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月球样品,开展精细分析。根据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4种基础用途。

  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球样品,目前储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为避免月壤受到氧气和水分的侵蚀,实验室出入有严格的清洁程序,并用氮气填充月壤的存储环境。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这个实验室主要负责月球样品的处理、存储和分析研究,包括月球样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矿物组分,尤其是一些消耗性的、需要大样本量的实验和分析工作,取得的数据将对外开放共享。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样品的分类、样品分样、部分物性测量和矿物化学分析等。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很多毫米级的岩石碎屑,科学家可以测算其结晶年龄,进而对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做出更精准推断,很可能会更新我们对月球的一些认识,并扩展到对火星、小行星和整个太阳系的了解。

  按相关规定,月壤未来将向全国科学家开放研究。经过申请,国内具备研究能力和资质的科研人员可利用各类专用仪器设备,对月壤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分析。

责任编辑:张馨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