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庆:忠心献祖国 丹心育桃李

走进牛庄镇敬老幸福园,王友庆正在屋内床边坐着晒太阳。已经93岁的他,见到记者一行前来,便热情招呼着走进他的卧室。

“铭记英雄卓越功勋,弘扬时代千古风采”“德邦传承红色基因,钢铁筑牢英雄之魂”……王友庆老人卧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桌子上也摆放着各式“老物件”,记录着他辉煌的革命事迹。

王友庆是东营区牛庄镇西范村人,1927年6月出生,1945年参军,1948年入党。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广北地区、津浦、胶州至济南段铁路沿线对日战斗和解放商河的对日反攻。他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近百次战役,荣立大功两次,获得军功章6枚。1956年2月被国防部授予“解放奖章”,1957年8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执勤能手、优秀射手、技术能手”称号,为三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

“幸亏有咱老百姓拿出家里的东西支持我们队伍,才让我们最后取得了胜利。”回想抗日战争时的艰苦岁月,那些残酷的战斗场面,千疮百孔的历史痕迹,让王友庆眼眶湿润了。他提起日本鬼子罄竹难书的罪行,咬牙切齿地说:“1944年鬼子向我们西范村扫荡,把村子包围了,还挨个询问有没有八路。老百姓们和八路军是一条心,没有一个吭声的。鬼子就把村长的衣服扒了,用鞭子抽打。村长一声不吭,最后被鬼子杀害了。”他轻揉了一下泛红的眼眶,接着说道:“小的时候,经常见到鬼子来村里扫荡,父母有时迫不得已,就带我去亲戚家逃难。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鬼子扫荡要抢一头驴,村民不给,日本鬼子举起枪就把那人打死了,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这两件痛心的事在他心中扎下了根,让他毅然决然地告诉父亲,他要参加八路军。“我那时还未满18岁,父亲说我年龄小、个子矮,去了能干啥?我说起码能换枪子儿。我脚下垫了两块砖混在参军人群中。来征兵的连长看我机灵,就把我留下了。”

“脚踩两块砖去当兵,成了我的代名词,咱人矮心不矮,到了战场上一样打鬼子!”说到自己的连队和战友,王友庆眼中放光,骄傲地说他跟战友们个个都是“多面手”,什么土枪、手枪、长矛、大刀,拿在手里都能杀鬼子。面对着枪弹大炮,哪有不害怕的?可是大家依然“抛头颅、洒热血”,不带一丝犹豫的。“我们参军的目的始终如一,就是为了把敌人打下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还记得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当时就觉得沉甸甸的。”王友庆说,共产党就像是一盏指明灯,带着老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战场上入党,给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从入党的那一刻起,他就暗自发誓,要像在战场上向党表达铮铮誓言那样,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保持经过战火考验的坚强党性观念,保持忠心向党的行动自觉。“战功是我能够当上毛主席警卫员的最重要条件,加上我是党员,身经百战,还有着大量的实战经验。”王友庆说起自己的经历很是自豪。他在党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每每说起这些经历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

“1958年,我从部队复员回乡后就开始向村里四邻宣传抗战革命精神,后来影响大了,就到附近的学校给学生讲我曾经战斗的一些故事。市、区的一些单位,有时也请我去给党员干部做报告。”王友庆指着卧室墙上的锦旗和奖状向记者说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讲几年,但是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愿意继续到讲台上发挥余热,把那段历史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切身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王友庆把自己当做“活教材”,讲述着他与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英勇奋战的故事,诠释着战争的不易、党的伟大。为了让自己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他常年坚持看军事书籍,并做读书笔记;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更深刻、更生动,他将故事编成了脍炙人口的快板。多年来,听过他讲述红色故事的学生、党员、干部早已无法计数。

宁静的小院里,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老人,安享着幸福晚年,眼神中流露出满足和幸福。“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参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