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东营市2020年旅游富民工作综述

/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发展,以“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全市旅游富民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出。

/

  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全力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

  黄蓝交汇。 延智 摄

/

/

  百鸟云集。张泉江 摄

  黄河与大海的深情相拥,在东营孕育了神奇的黄河三角洲,造就了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

  如何将这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转换为区域发展动能?我市确立了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将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全市“5+2+2”现代产业体系进行谋划部署,以“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实施路径,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这项工作,今年,我市修订完善“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并召开动员会对全市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安排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

/

  记者 延智

  在具体实践中,我市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立足我市实际,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与高层次专业机构合作,精心编制《东营市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力争形成兼备统领性、专业性和操作性的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打造沿黄地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示范样板、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向世界展示大江大河入海口文明的标志地提供引领。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突出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城市、生态摄影基地、区域自驾游目的地、黄河美食名城和研学之城、赛事展会之城。加强向上汇报对接,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东营黄河湿地列为国家六大标志性自然景观之一,黄河入海口列为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线路重要节点。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的根基。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文旅行业一度停摆,文旅消费停滞。为此,我市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精准对接、因企施策,全力为文旅企业纾难解困。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调邮储银行与全市16家文旅企业对接,退还旅行社质保金1242万元,为4家企业授信贷款2.15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系列精准措施的落地落实,让文旅企业摆脱困境,文旅市场全面复苏,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产品供给日趋丰富,旅游产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如何让旅游产业更加富有吸引力,唯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

  今年,按照“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全市共确定重点工作19项,重点项目24个。截至11月30日,19项重点工作达到计划进度;24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17个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4.43%。

/

  秋日芦花飞雪。 张泉江 摄

/

  深秋时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芦花飞雪、群鸟翔集,一年当中的最佳观鸟季随之到来。10月30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全新旅游项目“观鸟秘境”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依托15万亩湿地恢复区规划开发,开展高端定制化观鸟摄影活动。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观鸟爱好者的极大欢迎。

/

  作为我市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主战场,今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动作频频: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观览“河海交汇”项目实现突破,北汊河河道疏浚完成主体工程,打通“河上”旅游航道,引进直升机开展低空游,实现了从海上空中观览河海交汇。国庆前夕,“黄河入海”主题VR体验馆、“舟游白鹳湖”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黄河口管理站(一期)、大汶流管理站及红滩湿地景观修复项目全部完工,红地毯及湿地景观得到有效改善。一系列项目的有效实施,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极大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仅国庆期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就接待游客12.08万人次,总收入693.43万元,增长15.99%。

  与此同时,我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区推进实施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域旅游呈现“多点开花”、硕果累累。黄河三角洲动物乐园改造提升完成,新打造的休闲观光科普园“花仙谷”对外开放,推出9条研学路线,成为全市研学游新地标。石油科技馆布展稳步推进,东津渡医养健康小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孙子文化园入选中国文化和旅游总评榜“2019中国文旅融合示范景区”。

/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我市还积极培育特色休闲度假业态,以自驾游、生态摄影、美食、研学等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旅游+”效应得以显现。仅自驾游一项,全市已接待自驾游车辆3万余台、近10万人。

/

  品牌建设深入人心:

  强化宣传营销,提升管理服务,持续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旅品牌

  就旅游业而言,品牌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影响力,就是吸引力。

  11月20日,山东大学与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东营城市品牌战略研究工作组、东营市文化旅游品牌实践创新平台、东营城市品牌与文化旅游专家智库,启动“黄河入海文旅品牌的构建与设计项目”,为我市文旅品牌打造进一步赋能增效。

/

  记者 延智

  今年以来,围绕“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我市先后启动“山东人游黄河口”暨文化旅游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千车万人自驾黄河口、黄河口(东营)啤酒美食节、2020中国东营•黄河铁人三项冠军赛暨黄河入海生态铁人运动旅游展示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消费回暖,提振了文旅经济。

  在品牌建设中,我市还注重增强城市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进一步提升东营城市美誉度。实施城市形象塑造计划,组织专业团队策划设计,面向全国征集城市形象宣传语和标识LOGO,打造体现东营特色的城市形象标识体系。依托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及省内外重要交通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打造全媒体融合推广矩阵,全方位宣传营销。组织企业参加全省推介活动,设计“山东人游山东”精品旅游线路11条,自驾车二日游专题线路4条,黄河文化旅游廊道游览线路2条。启动文旅嘉年华活动,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采风团、“好客山东·百团山东行”相继走进黄河入海口。

/

/

  旅游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精细活”,品牌的培育、品质的提升,最终还要落脚到管理服务上。今年,我市以“家”为导向,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1处、旅游厕所40座。完善旅游标识系统,编制《东营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专项规划设计》,对南二路、东八路、黄河路等5条重要道路旅游交通标识进行规划设计,打造道路景观标识。发布“黄河入海、智游东营”小程序,推出十大亮点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服务。规范旅游服务市场,编制东营市旅游业治理能力提升规划,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旅游业质量失信“黑名单”,促进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黄河入海处,必有大文章”。下一步,我市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力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真正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利波)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