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魂”塑“形” 以“形”凝“魂” 实现文化振兴内外兼修义利并举

垦利区永安镇 任方旭

  “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说的就是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该村以“古树多、古屋多、名人多”闻名,近年来又“牵手”非遗,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实际上,鸣山村的发展只是温州乡村振兴恢宏画卷的剪影。在浙江奋力推进“重要窗口”建设的关键时期,温州以乡村振兴“小窗口”为区域发展“大窗口”增光添彩,特别是以群众需求、文化规律和市场逻辑出发,抓住乡村文化振兴这个“魂”,以“魂”塑“形”、以“形”凝“魂”,实现文化振兴的内外兼修义利并举。

  一要聚焦传承保护,打造“有灵魂”的新农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深入挖掘蕴含的历史传承、人文精神、乡风民风,这些是最易于被村民认同和弘扬的文化因子,是文化振兴的内在灵魂和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鸣山村以历史文化为魂,围绕历史抓规划。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旅游跟进,突出亮点,持续投入”的原则,邀请上海理工大学建筑规划研究中心设计团队,为鸣山村作总体规划,主要突出名人文化、家训文化、墨香文化、民俗文化和瓯瓷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底蕴。鸣山村以时代特征为魂,聚焦特色抓融合,利用蔡心谷故居打造“鸣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简约婚礼基地”,推行中式简约婚礼,新人要参观家风家训馆,婚礼现场要宣读家风家训,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同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居家为老服务中心等,打造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惠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二要聚焦民生期盼,打造“有品质”的新农村。文化振兴成败的关键在于村民欢迎不欢迎、认同不认同。扎根百尺方能枝繁叶茂,鸣山村立足群众需求,将文化建设扎根于民心。采取“上级援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改善室内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建设多支民间文化艺术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托村民中心和文化礼堂平台,开展春泥小舞台、老年人武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三要聚焦产业发展,打造“有活力”的新农村。文化振兴不仅要满足精神需要,还要集聚发展动能。鸣山村树立“优势互补”理念,制定“同步发展规划”,向企业“借”资金,向村集体“借”资源,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引进鸣山陶院、茶道花艺、书画培训等文化产业,打造鸣山陶院综合体一期,融合传统非遗蛋画、木偶戏等技艺,成为温州文人瓷画创作基地、南雁荡山书画院鸣山演示展览基地。建设“非遗文创自由经营街区”,入驻商户实行“双定三减”,办理简易登记即可自由经营,打造成“极具区域特色、最具市场活力”的创业场所。鸣山村以非遗产业化发展旅游,以引进业态发展旅游,以美化村容村貌发展旅游,用旅游产业赋能乡村各个产业发展,绘就了有活力有魅力的现实版“富春山居图”。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