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评】盐碱地上种水稻 要数东营产量高

       2019年12月18日,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于三亚开幕。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在活动现场透露,目前,盐碱地水稻亩产最高亩产可达800公斤。我们很好奇,这是哪个地方的盐碱地水稻亩产这么高?

  2020年3月5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万亩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种植项目开工仪式上,袁隆平在发来的信件中说,2019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试种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超优千号500亩,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亩,高产田块达到800公斤/亩。

  有图片为证:盐碱地上种水稻,要数东营产量高。

/

  今年东营盐碱地上的水稻亩产如何?要再等一个月左右就会有结果。可以预计的是,产量还不会低。

  不久前,有一个在多数人眼里可能和自己无关的会议在东营召开,它的名字有点专业——第三届三角洲论坛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看到这个很“学术”的名字,大多数人可能一眼掠过。实际上,该研讨会和在这片盐碱地上生活的人的米袋子钱袋子密切相关。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这些重量级的科研机构为什么齐聚东营:因为这里有盐碱地。在过去这些盐碱地是东营农业发展的“天然短板”,如今因为有众多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东营正在转变对盐碱地的态度,从以前的花大钱“治理”到现在的不花钱“利用”。这些患了“土壤绝症”的盐碱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图为中紫4号水稻。(资料图)记者 王敏 通讯员 董培良

  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盐分主要以氯化钠为主。土壤中高浓度的氯化钠会导致各种植物根系死亡或萎缩。如果种植玉米,盐分控制比较好的玉米地,玉米可以长到1人高,但盐分浓度偏高的地块,玉米只长到10厘米的高度。东营市200多万亩盐碱地的治理必须使用大量淡水资源,但东营市每年可用的淡水资源只有10亿立方米,虽然宝贵的淡水资源60%以上用于农业现有土地的灌溉,仍有189万亩盐碱地没有开发。

  如今,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通过秸秆还田等一系列土地改良措施,苍凉的土地正焕然一新。

  据研发人员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通过调研中国盐碱地情况,结合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探索出一套盐碱地改良的综合配套技术——“四维改良法”。“四维改良法”整合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配套应用于盐碱地改良。

  以要素物联网系统为例,该系统将工程改碱用水与农艺用水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水、土、盐平衡条件。而抗逆性水稻则是通过培育种植耐盐碱水稻、低镉稻、耐旱水稻等抗逆性较强的水稻,以适应一定浓度的盐碱地和重金属污染地。

/

  水稻插秧忙 记者 于中平 摄

  这些措施成效初显,一个新的生态粮仓正在成为可能。

  北京大学刘春明及其团队在东营的试验田里种出的高营养水稻,已在56个国家申请了国际专利。不少参会人员品尝后直言:“软糯香滑,尝到了儿时的味道。”重要的是营养成分比普通水稻提高了30%至300%。中国科学院欧阳竹团队有上百人在东营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对水、肥、光、热等配套要素的调控,他们在盐碱地上种植的西红柿、西瓜等口感反而更好。

  有的企业家眼光敏锐,东营市绿之畅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康明生已连续两届参加三角洲论坛。在专家的指导下,他成功种植了500亩耐盐碱海棠。

/

  水稻收割 记者 周广学 摄

  目前,我国约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假如能在1亿亩盐碱地上推广种植耐盐碱水稻,按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一亿亩盐碱地每年可增产粮食300亿公斤,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而我市对于盐碱地从“治理走向利用”的转变,正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盐碱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富地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 王敬伟)

责任编辑:王敬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