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湿度的空气中,存活时间是不一样的。温度越高,病毒越难存活,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全部灭活;在室温25℃左右时,病毒很快会丧失传染性;但是在冬季,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会较长。
湿度对病毒的传播和存活也有影响,通常情况下,病毒更容易在干燥的空气中传播,但存活时间较短。病毒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在空气中飘浮,因而不易于传播,但比较容易落在物体表面上和地面上,而更容易存活。
目前已明确,甲型 H1N1流感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2小时,是目前研究已知的存活时间最长的病毒。冠状病毒的存活时间类似于流感病毒,在潮湿空气中,甚至能存活超过1天。例如,在冬季,温度0℃左右,在干燥的空气中,有人打了一个喷嚏,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2个小时,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同样的一个喷嚏,喷出来的病毒却能存活超过2小时甚至超过1天。
尽管病毒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存,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却能存活于人们所触及的任何一个物体表面,使之有可能通过手进入我们的口腔。当然,以上所说是理论上病毒存活时间的极限。而实际上,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会缩短。因为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甚至空气质量等因素很敏感,当冠状病毒暴露在实际的外界环境中时存活时长可能不长。保守估计,在目前北方的温度和湿度下,白天日光照射,相对干燥的条件下,冠状病毒体外存活时间不会超过 2 分钟。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12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