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绪龙:油藏深处炼“潜心”

  引子

  宇宙无垠,人力有尽,他却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革新精神,一次次为大幅度提高复杂油藏采收率带来欣喜改变。

  行业冷门,岗位平凡,他却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坚守,向胜利油田交出一张“三采”累计增油3116万吨的成绩单。

  曹绪龙,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高级专家。历经37年上下求索,从不知油藏到熟悉油藏、改造油藏,他成功完成一项项技术创新,带领团队开创了胜利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崭新局面。

  他用多年来不断登攀新高峰、创造新纪录的实力沉淀告诉人们,潜心方能出新,执着方能破题。面对科研事业,必须有一股“势要攻下这座山头”的专注和韧劲。

  曹绪龙在实验室观察聚合物溶液粘弹性。

  “他叫曹绪龙,属龙,他立志成龙。”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胜利日报》一位记者采访曹绪龙之后写下的开篇之语。曹绪龙当年立志要在化学驱三次采油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即用化学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冷门”。

  时隔30多年,曹绪龙如今已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开发高级专家,化学驱年产油量已占油田年产量的近十分之一。自1983年到胜利油田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潜心坚守“化学驱三次采油”最前沿,专注挑战复杂油藏采收率的新极限,从引进吸收、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开创了胜利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崭新局面。

  “事业选择了我,我就要为事业坚守一辈子”

  1983年,曹绪龙毕业后来到胜利油田,被分配到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上安排的第一个岗位便是化学驱油技术研究。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跑道上,曹绪龙一跑就跑到了今天。

  在油田快速上产时期,化学驱油还处于开发“冷门”,好多人听都没听说过。同年分配到院里的年轻人都在研究室大展身手,曹绪龙也曾犹豫困惑。“我们从事的化学驱油,是让老油田延年益寿的崭新事业。”关键时刻,是师傅的一番话让他有了继续坚守的动力。尤其当时外国专家提出“胜利油田不适合搞化学驱油”的论调,更激起了曹绪龙“不服输”的劲头,毅然决定迎接挑战。

  那时的曹绪龙,白天在实验室忙实验、查资料,晚上在夜校看专业书、背英语单词、翻译外文文献……只要是“三采”研究需要的,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直到学懂弄通。

  1992年开始,随着国外聚合物驱油剂的进步和胜利化学驱油复杂油藏配套技术突破,化学驱油从实验室走向现场,曹绪龙潜心坚守的热情更高了、劲头更足了。

  熟悉曹绪龙的几位同事表示,曹绪龙乐于接受挑战,越是困难越爱钻研,倘若前面有座山头,他绝不会选择绕过去,而是一次次认识、挑战,再认识、再挑战,直到攻下这座山头为止。一次次“挑灯看剑”、细节攻关中,都听得到他不服输的心跳,看得到他锐意革新的勇气。

  自参加工作四年起便成为当时院里最年轻团队负责人,到25岁首次承担国家八五重点攻关研究课题,再到领衔攻关国家重大专项,曹绪龙与团队成员相继攻克了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技术难关,获得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SCI、E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1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耐温抗盐聚合物驱、ASP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等技术多次在SPE会议展示……

  “虽然最初是‘三采’事业选择了我,但我也认定了它。它是国家需要、油田需要的事,值得我为它坚守一辈子。”这是曹绪龙的肺腑之言。

  “油田培养了我,我就要为油田奉献一辈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胜利油田10个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期,采收率不过35%。这意味着还有很大潜力,亟须探索化学驱三采开发新路径。

  1991年,曹绪龙带领课题组做了近万次相态试验、157组物理模拟实验,终于设计出国内首个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体系配方”,成为1996年度中国石油十大科技成就。但在实际推广应用时,却遇到严重乳化等难题。为此,曹绪龙突破国外权威建立了无碱复合驱油方法,其关键突破口是要在无碱条件下找到一种仅靠低浓度便能获得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这在当时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他和同事想尽办法找来上百种表面活性剂,一个个测试、筛选,结果屡屡碰壁。

  就在研究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时,一次在医院里,中医药方让曹绪龙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感。沿着“配药方”思路,他带领团队做了成千上万次“探源寻方”试验,最终提出驱油剂加合增效理论,配套形成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技术。2003年,在孤东油田率先开展世界首例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13.4%;2006年起,在油田高温高盐复杂油藏推广应用,提高采收率10.2%,这项技术目前已占化学驱增油量的70%。

  聚合物驱后油藏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国际上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曹绪龙超越自我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阐释了非均相驱油机理并发明了新型粘弹性颗粒驱油剂,该技术在含水98.2%的复杂油藏试验取得成功,采收率达63.6%,开辟了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新途径,预计延长相关油藏10年经济寿命期。

  “这些年是胜利油田培养了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感恩油田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我们的技术创新、价值创造为油田奉献一辈子。”曹绪龙说。

  潜心钻研,默默坚守,是这位石油科技工作者对事业最长情的告白。他的科研创新之路,可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几乎每项重大科研革新,前后都要历经十年。这些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研发形成了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无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技术系列,目前,胜利油田化学驱已实施65个单元,覆盖地质储量5亿吨,三采累积产油6594万吨,累计增油3116万吨。

  “团队支撑了我,我就要为团队负责一辈子”

  2017年,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在土耳其举办。曹绪龙代表胜利油田所作的非均相复合驱技术,作为第6会场压轴报告,引起参会同行高度关注。在他走下报告席后,仍有一些意犹未尽的各国代表围着他问个不停,国外同行对创新技术的关注、对矿场实践的肯定……使他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延续至今。

  这是曹绪龙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但他却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这些成果和突破,是油田顶层设计的结果,也是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融入团队、依靠团队,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现如今,胜利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走过学习引进、集成创新再到自主创新之路,历经了超越权威、超越前人再到超越自我的过程,早已摆脱了过去只能在别人后面跟跑的落后局面,辽河油田、大庆油田等国内同行甚至挪威、科威特等国际同行也纷纷前来学习。

  曹绪龙却越发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常说只有付出了才更懂得珍惜,这些年,他和同事像养活一棵小树苗一样,为“化学驱三次采油事业”浇水、培土、剪枝、施肥,直到它长成大树,每当想到有一天要从这个岗位上退休,心里就升腾起很多牵挂和不舍。

  建设好化学驱团队是他的心愿。无论是到高等院校开展学术交流,还是到科研院所商讨合作项目,曹绪龙总喜欢与对方专家教授聊聊他的学生,“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有没有非常出色的?”一旦发现团队需要的好苗子,他会千方百计把他“请进来”“留下来”。经他牵线搭台,胜利油田先后引进并留住姜祖明、季岩峰、徐辉、石静、于群等优秀博士后,他们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团队还培养了郭兰磊、祝仰文、曹伟东等专家,在三采领域都有了很深造诣。

  曹绪龙今年已经56岁。37年前,他从老一辈师傅们手中接过嘱托和重任;37年后,他忙着带徒弟、建平台,希望倾尽心血和汗水,努力把团队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的一流科研团队。身处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他们已经明确了新的攻关方向:突破百度高温、探索50毫达西、拓展海上、扩大2000毫帕秒油藏,向着再一个“百万吨增油量”的极限挑战。

  到那时候,他会站在这条心爱毕生、坚守毕生的跑道上,把手中这根“化学驱三次采油”的接力棒,放心交给新一辈。

(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