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宜居宜业宜游,“潮”代村升腾烟火气

  居住在代村社区、工作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游玩在“印象代村”古村镇——

  宜居宜业宜游,“潮”代村升腾烟火气

  “印象代村”古村镇里升腾的烟火气赋予了代村新的“网红”气质。

  初夏时节,行走在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的幸福路上,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一间间各有特色的沿街商铺映入眼帘,宽阔的文化广场上嬉戏的孩童,小汶河畔拉呱打牌的老人……村内一幅安谧祥和的画面。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东侧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升腾的烟火气更赋予了代村新的“网红”气质,让村民们有了更“潮”的休闲去处。

  “老铁们,想吃仙豆糕的就来咱们‘印象代村’美食街呀,这味道真的好极了!”6月13日下午,“印象代村”古村镇美食街,游客熙熙攘攘,仙豆糕店的店主冯日东一边快速地将锅中的糕点盛出装盒,一边通过直播向线上的粉丝们推荐着自家的甜品。

  冯日东告诉记者,他已经积累了5000多名粉丝,店里一盒仙豆糕卖12元钱,最多的一天卖了200多盒,算上线上直播的销售额,一天的营业额接近3000元钱。

  “夜经济的火爆,满足了村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成为代村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兰陵县委常委、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告诉记者,作为兰陵县重点扶贫项目,“印象代村”项目采取“旅游+”模式,融入“夜经济”因素,已进驻商铺400余家,高峰期每晚游客超过万人,已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从开街之后,孩子每天都喊着要来玩,冬天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吃着冰糖葫芦看表演。这会儿天气热了,‘印象代村’里的喷泉和泼水游戏成为了孩子的最爱。”村民王德虎告诉记者,不管是早上去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上班、还是下班带孩子游玩古村镇,每次走路都用不了十分钟,居住的代村社区、工作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游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连成了自己美好生活的幸福“三角”。

  “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己下定决心退伍之后回村发展。”2012年,王德虎退伍回家之后,来到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上班,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个月五千余元的工资,加上年底的分红,一年七八万元的收入即使放在整个兰陵县也都是高收入了。更让王德虎放心的是,村里的幼儿园与小学现在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让“城里人”都非常羡慕。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接待游客180万人,代村集体产业总产值30亿元、纯收入1.3亿元,通过分红、补助等形式,村民人均纯收入6.9万元。

  “当年王书记给俺们说,在任职期间要让老年人先过上好日子,现在俺们的日子真的越过越有精气神!”在代村的老年公寓,79岁的李学全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起他们老两口的生活,“2012年,我们搬到了老年公寓。当时这个房子没让俺们操一点心,茶几、电视机、沙发、床等全套家具都是村里给配好的,暖气也是免费供应。”

  在代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免费“拎包入住”老年公寓,村里还实行16项社会保障政策,每年向居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额外获得补贴,平均每月能领到500元左右,加上村里的分红等其他收入,一年下来每位老人能领到1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希望发挥代村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周边的11个村庄一起打造一个‘田园新城’。”说起未来的发展,王传喜向记者介绍,新城涉及人口2.6万人,集农业绿色生产、科研教育、休闲观光、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康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德鑫 通讯员 李桂东 报道)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