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综述

  孟夏时节,走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除了日渐升高的温度,记者更感受到了另一种发展的“热度”——

/

  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建设现场

  在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现场,建设施工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114亿元,是我省第一个由储备类转规划类的芳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我国对二甲苯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增强基础化工原料保障能力。

/

  在东营港一突堤陆域形成工程项目现场,数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进行抛石理坡作业。该工程总投资约4亿元,可形成陆域面积95.04公顷,为一突堤拟建码头提供陆域支持。

  今年以来,虽受疫情、国际原油价格动荡影响,但开发区实现逆势增长,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作为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第一批试点,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东营特色的改革路子,极大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

/

  园区怎么整合?

  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明确“港区融合、三位一体”改革发展路径

  在东营北部沿海,分布着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化工产业园3个省级化工产业园。由于产业重构化、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分属不同的县区、开发区,基础设施、物流、能源、消防应急安全等难以有效整合、共享共用,严重制约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化工园区如何实现有效整合?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怎样才能突破?聚焦“难点”,破解“痛点”,打通“堵点”,东营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

  2018年8月,市委委托市政协成立调研组,开展“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综合改革课题调研。12月,调研组就开发区综合改革提出了调整空间布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临港化工产业园。

/

  2019年1月,市委深改委会议听取调研组情况汇报,审议通过有关文件,研究确定按照“港区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由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整合北部3个专业化工园区,推进基础设施、物流、能源、消防安全应急、产业产品协同“五个一体化”,促进石化产业延链补链、集聚发展,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

  体制上的理顺,为开发区机制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市委于7月16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东营市《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动员大会。

  根据上级要求,对标先进园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方案》,并在全省率先通过备案审核。按照确定的“7+7”14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严格做好“规定动作”,创新做好“自选动作”,推动各项改革创新措施落地落实,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我市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获得省商务厅调研组高度评价,认为我市开发区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好、整体谋划深、工作力度大,体现了省委提出的效益最大化的要求。

  发展如何协同?

  统筹规划搞好配套,“五个一体化”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化工园区“三合一”,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有质的提升。

  按照“港区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物流一体化、能源一体化、消防安全应急一体化、产业产品协同化”。

/

/

  现在的园区,“你家的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我家作原料,我家的产品又依托管道直达他家加工生产”,工厂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形成隔墙供应、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

/

  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离不开创新的驱动,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创新创造带动作用,由省化工研究院、联合石化等骨干企业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出资成立的山东省高端化工(中试)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抓紧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即化工技术工艺研发中心、化工安全技术研究(评估)中心、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化工中试基地。研究院“立足东营、服务全省、辐射全国”,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投资”的模式,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与研究院相得益彰的,是各类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材料研究院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约落户;霍尼韦尔UOP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运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今年新认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个;2月份开展了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工作,推进开发区企业新实施了29个技术改造项目。

  开发区在人才引进上持续发力,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和国家石化研究院院长白颐担任港区产业发展顾问,设立30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三年内至少引进5名高端常住人才和60名左右的流动性“星期天人才”。同时,与有关高校合作,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东营港石油化工分院,把尖端人才的研发潜能和实用型人才的技术潜能发挥到极致。

  效能怎样提升?

  机构压缩七成人员压减六成,促进“瘦身强体”回归本位

  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整合归并内设机构、创新市场运营体系、不拘一格选聘人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瘦身强体”、回归本位。

  机构扁平化。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突出主责主业,重塑组织架构,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对外积极推进社会事务及执法监管、开发运营职能剥离,实现“轻装上阵”。对内以“大部门、扁平化”为方向,整合归并工作机构,内设机构由原来的24个压减到现在的7个,压减70.8%。

  人员素质化。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论资排辈等界限,实行全员竞聘、“双向选择”,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改革后管委会人员由771人压减到282人,压减63.5%。

  “通过改革,开发区的岗位变得能上能下,大家的考核等次与绩效工资、评先树优、奖惩激励等挂钩,危机感、压力感逐渐转变成了动力源。干活的人数虽少了,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化的特点,开发区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升。”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名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

  在本次改革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还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放眼全国选贤任能,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保税功能拓展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被聘任为东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勇入职后,提出了建设集装箱场站、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新对策新思路,明确了招商引资方向及工作重点,并在疫情期间提出免费仓储、线上推介、免费报关等政策措施,帮助受境外疫情影响的进出口企业纾难解困。正是有了专业人才的“加盟”,今年1-5月,东营综保区外贸进出口实现27.34亿元,同比增长95%。

  未来走向哪里?

  坚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加快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一个专业的石化园区,如何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品效率最优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迫切任务,开发区规划了芳烃、乙烯、丙烯、碳四4条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而建设对二甲苯项目正是发展芳烃链条的第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同贤说。对二甲苯项目是我省第一个由储备类转规划类的芳烃项目,也是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

/

  聚焦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聚焦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示范区,依托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通过产能等量或减量转换,推动炼化产能整合、减油增化,加快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石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水平。同时,发挥东营港作为黄河下游和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液化品专业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能源流域”的化工和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

  未来已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以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高端化、清洁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改革澎湃新动能。依托广阔腹地,面向蔚蓝大海,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正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红利”,为加快东营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记者 葛铸聪 张利波)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