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东营市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试行)》和居民长期照护保险两项地方性标准新闻发布会

  2019年12月27日,市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营市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和居民长期照护保险两项地方性标准有关情况。

《东营市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试行)》有关情况

  一、经办服务指南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流程再造和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医保经办服务精细度、便捷度、满意度,打造东营医保经办服务品牌,推动全市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按照证明材料最少、办事流程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四个最”目标和经办事项名称、申办材料、经办方式、经办流程、办理时限、服务标准的“六统一”要求,加快实施流程再造,对全市医保经办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分类细化、简化优化、流程再造和统一规范,制定了《东营市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试行)》。

  二、经办服务指南的主要内容

  《东营市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市办事指南》)以《山东省统一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办事指南(试行)》(鲁医保发〔2019〕71号)规定内容要求和服务标准作为经办服务工作的最底线,结合东营实际,对经办服务事项有关内容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先后经过与省局的四轮校对修改编制形成,共3个部分、18个大类、34个办事项目,涉及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登记、转移、查询、报销、定点机构申请、结算等常用事项、高频事项。每项办事指南都按照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规范,让群众切实看得懂,弄得清,知道怎么办、到哪里办、提供哪些材料、通过什么方式办、什么时间能办完。

  在缩减材料方面:我市共减少12个办事项目的26项材料提交;在办理时限方面: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的办理时限由原来的法定30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工作日;省内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由原来的法定45个工作日,缩短至现在的15个工作日。在办事流程方面:一是取消了原来普通门诊慢性病鉴定的现场鉴定环节,参保人不需要再到鉴定现场,专家可直接通过审核参保人申报的材料出具结论。二是放宽了异地安置条件,由原来的异地居住时间满一年方允许办理缩减为6个月即可办理。三是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单位变更(注销)登记流程,取消相应登记表格的填写。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要坚持以标准固化流程再造成果,以标准化的手段推动统一经办服务事项的实施,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统一的医保标准体系,提升全市医保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二是优化实体大厅服务。推行分类综合柜员制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窗出件”。推动服务网点合理布局,探索在街道、社区等基层设置医保工作站,切实便利群众办事。积极推行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方式,大力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等便民措施,提升经办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三是加快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异地办,切实便利群众办事。通过系列举措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使医保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居民长期照护保险两个地方性标准有关情况

  一、长期照护保险两个标准出台的背景意义

  2018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在垦利区先行先试。这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失能等级评定、照护服务规范上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试点运行过程中,发现试点运行之初制定的评定标准、照护规范与现实情况还存在有不合时宜的地方,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今年,为创新完善此项制度,打造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品牌,解决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更好地推进扩大试点范围工作开展,市医保局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标准化建设,总结现实经验,加强应用完善,经市市场监管局审查备案,在全省率先发布《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和《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失能人员照护服务管理规范》两项东营市地方标准,这是全省乃至全国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领域首次地方性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

  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试点工作运行来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化解了我市老龄化社会风险,切实解决了失能人群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的需要。当前医改事业向纵深发展,我市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工程,打造长期照护保险服务品牌,这是提升我市医保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两项标准涵盖的内容

  今年,市医保局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充分总结萃取垦利试点经验,多次组织开展实地走访、现场调研和专家座谈等活动,结合我市失能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本着保障有力、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原则,征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等方面的专家意见,坚持新工作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失能评定标准和照护服务管理规范,有力推动了我市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标准化建设工作。

  今天发布的两项地方标准,是我市医疗保障标准体系的首批标准,《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包括生活行为能力、感知认知能力、沟通与社会参与能力三大项二十小项内容,为全市失能人员等级评定、待遇申请制定了统一计量恒,使失能评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照护服务管理规范》包括个人清洁、膳食服务、医疗康复、情绪指导等三十一项服务项目,详细列明了各项照护项目的具体步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照护服务更加标准,为失能人员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照护服务,切实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