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援疆医疗专家团队: 帮扶援疆 他们没把自己当"外人"

  疏勒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缘,踞于赤水之滨的喀什噶尔平原绿洲上。历代王朝都把疏勒作为西部边疆屯垦戍边的军事战略重镇,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但是,由于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医疗资源受地域、经济条件、人员编制等因素限制,在技术力量、人才储备、管理机制方面远远落后于内地同级医院。

  2018年8月,东营市选派了由院长、副院长及行政、临床科室主任共11人组成第九批中期轮换援疆医疗专家团队,来到新疆疏勒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工作。

  他们来了,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庄严的使命,没有等待,没有迟缓,更没有毫无意义的感叹。从到疏勒县人民医院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没把自己当成援疆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医院的一分子,为医院发展找弊端、做规划、建团队、提技术……过程虽艰辛,但这一切,只为让医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医院文化缺失,到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增强;从患者对医生医术的不信任,到不断为科室送来感谢信和锦旗;从部门与部门之间鲜有沟通,到形成浓厚的“家”氛围,疏勒县人民医院正由内而外散发着朝气蓬勃的魅力。

  查问题梳短板

  确定融合式管理,植入式帮扶新模式

  入院伊始,援疆医疗队并没有急于在技术上给予帮扶,而是深入科室一线迅速开始调查研究。他们听民意,察民情,把踏实的脚印第一次留在了疏勒大地。

  多少次座谈讨论,多少个不眠之夜,思维碰撞的火花,使他们渐渐明了了疏勒县人民医院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让他们加快医院发展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风气不正,缺乏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管理不畅,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流程;执行不力,缺乏严谨严格的工作机制;能力不强,缺乏完善配套的医疗设备;后劲不足,缺乏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口碑不佳,缺乏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经过调研,院领导班子总结出了医院六个方面的问题短板。“医院技术力量薄弱需要援助是一方面,管理力量薄弱更是问题的源头所在。”疏勒县人民医院援疆院长吴锋介绍。

  责任催生动力,在准确把握现实与未来的基础上,院长吴锋与整个团队提出了一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医院发展的思路,这就是:“融合式管理,植入式帮扶”的“组团式援疆”新模式。

  如何融合,如何植入?吴锋介绍,融合式管理就是要借助组团优势,把内地先进的管理理念、医院文化、管理方法融合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最终形成医院持续发展、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实现既输血又造血的援疆目标。植入式帮扶就是以管理帮扶为中心,技术帮扶为基础,援疆主任与本地主任互相配合,实现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人才储备全面升级。

  “实行援疆主任常态化机制,就是要发挥援疆干部的管理才能和技术才能,助推实现医院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人才储备全面升级,达到软硬双强。”吴锋说,“援疆干部很多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单纯技术帮扶不但浪费,而且推行往往有阻力。工作中实行援疆主任与本地主任管理双轨制,角色不同,定位不同,二者互相配合,分工明确,不但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团结与融入。”

  “医院现在风气正了,制度顺了,人也好管了。”采访中,医院很多当地中层管理干部深有感触。援疆管理干部理念新颖,给医院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理念,在工作中逐级、逐层融合,深植于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最终形成了医院持续发展、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211”“985”工程

  把患者的需要放心里,把职工的需要放心上

  学科特色不仅仅是医院的医疗特色所在,也是一所医院的生命所在。没有学科建设,医院就难以形成区域影响力,缺乏竞争力。

  鉴于此,东营援疆医疗队在2108年重点完成了“211”工程,即打造了八位一体的一站式急救诊疗中心,五位一体的中医康复中心,建立了填补医院学科空白的临床心理科,特色科室眼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以前急诊科在二楼,来了危重病号抬担架都不方便。院前急诊也没有大夫,120不归急诊科管,流程不畅、布局不合理。我们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急诊项目,10月17日就完成了整体搬迁,下移到一层,以鲜明的地面标识区分开了急诊抢救区和留观区,打响了援疆的第一炮。”援疆专家急诊中心、医教科主任周荣兵介绍。“再也不用抬着病人楼上楼下地跑了,真方便。通过援疆专家的带教,我们的技术有了很大提升,自己也有底气,有自信了。”说起急诊科的改造,急诊科护理师艾米热·肉孜说。

  中医康复中心的建设也让更多的患者受惠。“常主任话不多,但是手法非常棒,什么样的病人来了都能治。就在昨天来了一个腰疼的病人,常主任就在太冲穴扎了一针,十分钟后这位病人的疼痛就减轻了。”在中医康复科实习的凯迪日耶告诉记者。她口中的常主任叫常宏儒,人如其名,是国家级中医康复师,中医功底深厚。采访时他总说没什么好说的,都是日常工作。但他的形象在患者的心目中却非常高大,经常有患者带着自家的特产向常宏儒表示感谢。

  今年,医院又提出打造“985”工程,即打造9大中心,8个重点学科,为职工办5件实事。9大中心,其中急救中心、中医康复中心、职工关爱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已经完成,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微创外科中心、客服调度中心已经提上日程。2019年学科建设继续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镜科、病理科相继成立,临床心理科、泌尿外科、五官科、重症医学科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还要为职工办好5件实事,解决职工的就餐、班车、住宿、待遇以及实现内涵意义上的同工同酬等问题,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对医院的认同感。

  2019年3月8日,职工餐厅正式营业,医院职工不出院就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夜班人员在交班前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2019年5月,医院纯净水工程全部完成,职工再也不必担心过硬的水质会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同月,职工班车和单职工住宿问题也得以解决。医院又腾出3号楼半个楼层打造出职工活动中心,包括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减压中心,打造了职工之“家”。2018年12月30日,已经停办6年的新年晚会重新开始,医院职工载歌载舞共庆新年,很多职工激动地流下眼泪……这样暖心的事还有很多。

  “我们要把患者的需要放在心里,把职工的需要放在心上。”这是吴锋最常说的一句话,“职工是医院发展的最大资源,职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没有微笑,又怎么可能对患者提供微笑服务。未来,我们要致力于打造幸福医院,医院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让职工享受到医院发展的福利,让他们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从输血到造血

  未来可期,医院正欲展翅腾飞

  缺技术缺人才缺设备,这些援疆人每天都感觉有好多事要干,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吴锋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启动“造血”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医教科长期不能开展工作,医院医疗运行处于散打状态。急救中心主任周荣兵临危受命,兼任医教科主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重点进行医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推行1+X带徒模式,推动“321能力提升工程”,为医院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医疗环境。

  常宏儒带有2名学生,在门诊手把手教授他们。对每一个药方他都要掰开揉碎了讲,直到学生完全明白为止。对于最擅长的推拿按摩,常宏儒也毫无保留,从穴位辨识到推拿力度、角度拿捏,都要反复演示。

  心内科援疆专家刘健除了通过业务小讲座、教学查房等方式帮助科室徒弟提高临床业务水平,还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目前,科室医生崔佳丽可独立完成静脉穿刺置管、胸腔穿刺置管等操作,处理危重症能力也显著提高。

  此外,还有骨外科、普外科、消化内科、临床心理科等,这些科室的援疆专家都至少带一名徒弟,进行传帮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一对一教学外,医教科还组织全院危重病例讨论、规范化教学查房、援疆专家大讲堂、科室内部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很快有了飞速提升。

  “他们没把自己当成援疆人,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医院,来到之后很快就投入到医院的建设中去。以前我们诊疗手段不规范,援疆团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诊断依据进行了规范,自己肩上的担子也轻了很多。”内二科本地主任陈瑶动情地向记者介绍。

  医院的口碑好不好,患者说了算。今年3月份,内二科收到了全体住院病人的一封感谢信,上面写着感谢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的悉心照顾,帮助他们恢复了健康。医院的变化用副院长麦麦提艾力·阿卜力米提的话来说是天翻地覆的,“他们不仅代表着业务上的顶尖水平,管理上更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新模式源于实践,已经效果初现,医院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多项关键指标稳中有进,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了助推受援医院内涵式发展,与内地同级医院水平逐渐接近。目前医院开放床位达到了960张,同比增长133.3%;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51.3%;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56.8%;急诊人次同比增长337.4%;出院人次同比增长49.9%;手术台次同比增长73.9%;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70.8%;转诊率下降16个百分点;总收入同比增长95.2%。

  激情干事业,谋略贵长远。第九批中期轮换援疆医疗队奉行“一直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的工作原则,立足实际,筹谋未来,一切以科学管理和内涵发展为准,用好三把尺子“量长短、量上下、量未来”,他们正以智慧和热情在疏勒县人民医院这块土地上描绘着充满希望的宏伟蓝图。未来,他们还要朝着打造幸福医院的方向出发,届时,医院的服务能力会更好、外部形象更佳,病人就医的获得感,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指数会明显提升,南疆地区有影响力的县级综合医院正在展翅腾飞!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