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温州·发展篇|一座动力强劲活力四射的城市

  编者按 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特别是为确保学习教育效果,我市在聚焦主题主线、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标追赶温州工作,对照标杆查找差距不足,赶超先进抓好推进落实。为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主题教育,进一步学习温州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东营日报今起推出“记者眼中的温州”系列报道。

东营日报特派记者 葛铸聪 王俊杰

  “旅客朋友们,大家好!飞机已经降落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现在室外温度为27度……”

  深秋时节,北方已是秋风瑟瑟、寒意渐浓。然而,地处浙南的温州仍是草木青葱、气候温润,恰如其名,“虽隆冬恒燠”。

  在温州,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高的天气温度,更有高的发展热度,就在这几天——

  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正式挂牌撤镇设市,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龙港市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

  在第二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上,温州市与嘉定、苏州和芜湖共同签署《深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战略协同、成果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等方面合作,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的示范“模板”。

  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车间。(记者 葛铸聪)

  温州市清洁能源出租汽车推介会举行,市交运集团与威马汽车公司签署了200辆新能源车采购意向协议。温州市将推广2500辆清洁能源出租车,占全省份额一半。

  ……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发挥“四千”精神,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近年来,温州经济从重数量,到重质量,再到重含量,加快“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变,已成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43个“国字号”工业生产基地,涌现出康奈、正泰、森马等17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50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00多个国家免检产品,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亿元跃升到去年的6006亿元,40年增长462倍,总量排全国所有城市第35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1981年的477元、113元跃升到去年的5.6万元、2.7万元。

  跨越2012年前后的局部金融风波,温州发展呈现持续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金融生态、城市信用、实体经济、发展信心“四个回归”,一批大集团、强企业在逆势中成长,截至今年8月,连续16个季度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走出低谷,跨过拐点,温州动力强劲,活力四射,正奋力奔跑,逐梦新时代。

  更高质量: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四新经济”引领未来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温州三大产业平台之一。走进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车间,遍布业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汽车总成主线上,2台“机器人”挥洒自如,有条不紊地抓取各种零件,一一放入底板总成上,供下一步的“小伙伴”们进行100%自动化的定位焊接;总装车间里,多个摄像头同时扫描,将车身数据上传至云端,图像识别检测各项配置情况;两只机械臂灵活配合,视觉引导抓取前后风挡,全自动完成涂胶及精准安装。

  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车间(记者 葛铸聪)

  以这样几乎完全自动化的速度推进,威马一天就能“产”出200台新车。“目前,从订单生成、物料拉动、上线制造到车辆完工,只需要4天。”威马汽车智能产业园总指挥李国正介绍。

  威马是温州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推进智能制造的缩影。近年来,温州着力做好制造业“智能升级”这篇大文章,大力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截至9月,温州共有4个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6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3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和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机器换人”正席卷温州制造业。作为A股首家以经营低压电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正泰集团的生产方式早已脱胎换骨。该企业为生产线上各大节点共36项生产指标设置了数百个数据感应装置,“扫一扫”就能看到产品的诸多信息。通过使用自动总装线,产能达到11000台/天,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率提升50%,产品不良率降低33%,运营成本降低40%。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四新经济”引领未来。9月10日至13日,国际工业与能源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温州举行,探讨物联网与工业能源深度融合的动态与趋势,多层面展示温州运用物联网加快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21个重点项目完成签约。

  如今,温州正借力“数字经济”加快转型蜕变。2018年温州市“数字经济”总量已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市GDP总量1/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1.5亿元。特别是,温州以工业互联网、工业技术软件化、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制造等为载体,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大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同时建立行业云、园区云、特色云协同发展的云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从“资源上云”向“应用上云”转变,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更加健康:

  “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

  “一期厂房办理不动产证时,街道办领导亲自开车带我们去五个单位盖章,半天就办完了。”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温州干事创业,感受被“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尊严、很舒心。

  奔腾激光加速打造智能化工厂。(记者 葛铸聪)

  从中国首台8000瓦光纤激光切割机到首台1万瓦光纤激光切割机,再从首台1.2万瓦、1.5万瓦到2万瓦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作为目前我国大运载火箭制造的唯一激光设备供应商,奔腾激光过去三年来不断刷新高功率激光加工装备纪录,引领激光切割技术和应用攀向新高峰。

  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自去年8月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批复温州创建全国唯一的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温州坚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市政府专门成立“两个健康”创建办,由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安排专职副秘书长抓落实,围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两大命题开展创新突破,推出“80条新政”和“146项具体措施”,提供精准服务。

  奔腾激光加速打造智能化工厂。(记者 葛铸聪)

  在温州,民营企业家有自己的节日——每年的11月1日,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节”,这也是全国首个“民营企业家节”。节日期间,温州通过表彰先进、举办政企座谈会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此外,温州还建成并投用5万平方米的“世界温州人家园”,打造了一个聚人气、有活力的企业家情感家园。

  为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温州“像培训干部一样培训民营企业家”,创办民营经济学院,举办“青蓝新学”主体培训班,实施“创二代”挂职锻炼等制度,真正给民营企业家以礼遇、尊重和荣耀。

  政府的礼遇和尊重,让企业家有了更高的地位,也让企业有了更大的作为。“亩均效益”,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把硬标尺。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上马节能降耗项目,提高了企业电税比、电产比指标,连续3年被评为A类企业,减免电费近600万元、税费500多万元。

  像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样,越来越多温州企业认识到质量是发展的关键,开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过去很多企业贪大求全,一味追求产值、规模。现在主动技改,这种节约发展意识正深入人心。”温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综合评价矫正资源错配、低效配,促使企业转型、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推动温州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近年来,温州接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构建起全方位倒逼机制,推动温州企业加快转型、健康发展。

  此外,温州大力培育“雄鹰”型、领军型、高成长型企业和“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共有7家省级“雄鹰”培育企业、25家市级“雄鹰”培育企业、103家领军型培优企业和108家高成长型工业培优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入库数分别居全省第二和第一。

  更强创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造科创“最强大脑”

  “招聘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年薪50到80万元,安家费30万元”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学术人才招聘简章,含金量十足,吸引力极强。记者来到该研究院采访时,正好赶上招聘面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于去年11月揭牌,从开始接洽到正式落地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研究院院长助理周云龙博士告诉记者,研究院聚焦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着力构建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药、械、医”一体化的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记者 王俊杰)

  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温州一直在行动。近年来,温州围绕引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千方百计与国内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深度对接,努力打造“研究院经济”的新高地。截至目前,温州市政府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杭电温州研究院已正式落地建设,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正在加快推进。

  在乐清,有这样一个以“科技加速器”为名的产业园,它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入选浙江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立足千亿级电气产业,构建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流程创新链的新型载体。

  走进加速器,记者发现,这里食堂、宿舍、智能大厅、接待室、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是一个十足“高大上”的产业园。为了推动产学研合作,乐清市每年拿出1600万元的财政资金进行专项扶持,浙江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各大高校均已成为加速器内企业的合作伙伴。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座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的乐清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已吸引近20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入驻,行业覆盖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激光光电等高科技领域。依托乐清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乐清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正成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温州,获益于高能级创新平台释放的“强磁场”效应,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成为创新成果“原产地”。在去年科技进步监测中,温州有10项指标排名全省首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均居全省第二。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温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一区五园”发展格局。今年,温州市政府与自创区“一区五园”所在地政府签订了八大专项攻坚行动责任书,从打造十大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十大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八方面,加速集聚创新资源,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批创新园区、科创平台,吸引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创“最强大脑”。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