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时评】让孩子"动起来"

  据半月谈网报道,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身高、体重增加了,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凸显,近视、肥胖,是两个触目的标签。个头高了、身体胖了,但耐力、爆发力等却差了。

  孩子身体素质的好坏,与营养状况关系很大,与体育运动关系也很紧密。如果仅仅是吃得好,营养全面,体育运动少,身体素质仍然难以“壮”起来。现在的孩子,恰恰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不足。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几乎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让孩子学习诗词、绘画、音乐、数学等各类课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视,变着法子让孩子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但对孩子的体育锻炼并不热衷。孩子身体出现病症,带孩子去医院。孩子身体没有出现病症,很多家长就认为孩子是健康的,较少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学校在孩子们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里有体育课。现在,学校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看重体育课。但是,如果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小心受点伤,哪怕是一点轻伤,学校就得负责任。有的学校小心翼翼,不太敢让孩子进行强度大、有点风险的活动。有这样的担心,孩子在学校的体育活动有限。 

  孩子年纪小,他们的主要生活区域是家庭和学校。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体育活动的疏忽,造成了不少孩子体育活动很少,把大量时间用在了文化学习上。生活条件好了,家长给孩子吃得好了,活动量却不多,身体素质没有跟着提上去,小胖墩多了起来,耐力、爆发力没有提高。近年来,互联网慢慢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少家长沉浸在网络、智能手机的世界里,耳濡目染,孩子慢慢跟着家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习各种文化类课程,玩手机、上网是很多孩子的日常生活状态。玩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眼睛不能好好地休息,容易造成近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很多孩子体育活动少,家长的体育活动又何尝多呢?很多家长年轻,身体较好,对体育锻炼并不热心。家长体育锻炼不多,孩子的活动时间也少。因此,想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家长先要在观念上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的重要性、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带领孩子“动起来”。  

  素质教育对体育提出了要求,学校对孩子身体素质很重视,近年来各地推出的不少政策措施进一步带动了学校的体育课,推动了青少年体质的提高。家长和社会要给学校一个合理的环境,对孩子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予以“宽容”,改变学校对体育活动“慎之又慎”的状态,放开手脚,让孩子在学校里充分地“动起来”。  

  “动起来”了,孩子身体素质就跟着提高了。

(扈美荣)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