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口镇文化惠民百姓乐

  如今,到“农家文化大院”去看看书,上上网,听听戏,打打球,找找资料,成了史口镇东一村群众生活的新风尚。“两年的时间,东一村从一个没有办公地点的村华丽转身变成了史口的红色文化阵地,刘营村原本狭小的办公场所变成全市的文化示范村,群众很满意,领导很放心!”东营区史口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看到一座座焕然一新的文化大院感慨地说道。

  据了解,2016年、2017年全区新建文化大院22处,其中史口镇新建13处,占全区新建文化建设的60%。文化大院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史口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决心。2016年,该镇自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文化大院”建设,面对前期遇到的建设土地性质、资金紧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压力和困难,勇于探索创新,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辖区资源、协调帮扶单位等,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搭建平台引领群众健康生活

  两年前的东一村,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村“两委”开会都得挤在一间小屋里。现如今的史口镇东一村文化大院,拥有各类功能科室15间,建筑面积450余平方米,新建了50平方米的村史馆,室外活动场地面积2180余平方米,院内电子阅览室、活动室、文化走廊等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在建设初期,东一村注重文化大院氛围的创设,通过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为大院建设献计献策,把各项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带头参加文化大院各类活动。“现在我们村的文化大院,篮球场、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应有尽有,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大院已经成为群众学习和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引领乡村文明的‘旗舰’。”东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清泉介绍说。

  完善制度阵地建设初显成效

  “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依托文化大院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走群众文体活动和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之路。”史口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明杰介绍说,全镇建立和完善了文化大院管理人员职责、文化大院建设要求、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标准等各项规章制度。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了一名优秀的村级文化管理员,负责各村文化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同时,对镇域文化人才进行梳理,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文化人才队伍,为推动我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村里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建成后,村民在一起开展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科技致富等活动,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想致富的人多了,村子风气正了,人心也齐了。”刘营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国笑着说。

  开展活动打造百姓精神乐园

  “文艺下乡搞得真好,节目太精彩了,充满乡土气息,俺坐在家门口,啥节目都看了,真不赖。”刚刚观看完演出的刘四村村民张国英乐呵呵地说道。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身体素质和文艺技能,史口镇先后举办农民K歌大赛、“旭鑫华府杯”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承接“进千村、乐万家”送戏下乡、社会文艺团体调演等文艺下乡演出350场次,实现了全民参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热情,为文化示范区创建注入了激情和动力。

  近年来,史口镇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顺应农民求知、求富的愿望,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大力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加大投入,完善配套,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各村以文化大院为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演出、培训、纳凉晚会等,受到群众好评。 (宋成锋)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