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高 赋能升级!东营奋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争一流走在前

爱东营讯 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对东营这样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工业城市来说,工业是东营的底气,也是机遇所在。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聚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发展态势向上向好。如今,东营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正讲述着一种新的转型故事——正如黄河三角洲对资源禀赋的觉醒,让世界濒危鸟类从候鸟变留鸟;这里传统产业链上的科技企业,也有了不再受制于人的底气。

向“新”出发

助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日前,在位于东营高新区的山东科瑞油气装备有限公司的超高压压裂车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为即将交付的超高压压裂设备做着最后的维护保养工作。“这套设备在原有功率强劲、成熟可靠兼容性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安全性,可满足大排量和高压力施工需求,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提速增量。”该公司生产项目部部长张营说。近年来,科瑞油气在分段压裂技术上持续攻关,通过新一代超高压压裂车对页岩储层进行“体积改造”,先后攻关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为端牢能源饭碗提供了坚强保障。

东营高新区,是我市石油装备企业集聚区。目前,区内从事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的企业超过500家,产品发展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覆盖能源勘探、钻井、测录井、采油、修井增产、地面工程等完整产业链,产品服务输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在全国、全球高端石油装备领域挺起了山东制造的“脊梁”。

资料图

主打降低滚动阻力与提升耐磨性能的液体黄金轮胎、几乎不产生噪音的电动汽车专用轮胎……前不久,这些“身怀绝技”的轮胎在第十四届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上精彩“亮相”。“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广饶”,广饶县是全国子午胎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出口基地,素有“轮胎之都”之称。从华盛橡胶、金宇轮胎、兴源轮胎到永盛橡胶……优秀轮胎企业在这里集聚,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集群效应,成为广饶县激发新动能的发展缩影。

如何让“黑轮胎”变身“绿产业”?近年来,广饶县围绕橡胶轮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理念,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全面提升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制造水平。目前,广饶县重点轮胎企业的设备数控化率达90%,70%以上的主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市上下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助推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当前,我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强劲,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加速跃升,2023年主要指标走在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工业投资增长23.8%。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1个、1.2个百分点。我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向“链”而行

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近日,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蓝湾新材料公司聚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叉车来回穿梭,工人紧张忙碌。“隔壁就是配套商,80%的原料可通过管道实现园区内‘隔墙供应’,极大降低了成本。”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自建设之初,就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瞄准芳烃、乙烯、丙烯、碳四四大产业链,细化17个延伸方向,加快打造多层级产业循环体系。

“链”上发力蓄势突破。我市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随着各级“一链一策”加强项目谋划、精准招引、龙头培育、集群打造,进一步延伸拉长补齐了产业链条,增强了发展动力和后劲。

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作出批示,调度推进“链长制”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课题,推动“链办”下沉园区,“链长制”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各“链长”召开产业链推进会议,带头谋划年度工作要点,推动“链长制”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资料图

突出项目引领带动。各“链长”带领梳理产业图谱,与“链主”等骨干企业共同研究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定期调度推进项目建设。2023年全年实施总投资1216亿元的96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3.7%。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链长”亲自带队外出开展产业链招商,洽谈推进了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去年全年重点产业链新签约项目219个、签约金额1745亿元。

聚力推动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聚焦八大标志性产业链,2023年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0个,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5项,转化科技成果145项,研发首台套技术装备17个,增幅居全省首位。24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数量历年最多。以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为牵引,大力推进数实融合,新培育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90个。

培优塑强骨干企业。建立“链主”企业培育机制,遴选36家重点培育,国瓷公司、维远化学等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对30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幅居全省首位,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增幅均超过100%

40万吨ABS树脂一体化、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30万吨电解液、12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总装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长15.9%,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成全省首个光伏制氢示范项目,下线全市首台碱性水电解槽制氢装备,氢能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快速崛起……目前,全市链条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添动力。

向“高”攀登

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莱113区块,白色储气罐内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被源源不断注入地下,驱动油藏产出“绿色”原油。“这是CCU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实践现场,CCUS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集成,有两个环节最关键,一个是要先把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一个是利用二氧化碳并把它封存到地下。”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介绍说。

“CCUS是目前最为现实有效可行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可以为企业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市发展改革委资源环境科科长李健介绍,我市在CCUS领域产业基础完备,主要为高效CO2捕集、安全驱油与封存相关领域,目前全市CO2捕集能力已达到168万吨/年。

资料图

当然,对于抢占未来产业先机而言,东营绝不仅限于CCUS这一产业,大力培育一众新兴产业正蓄势待发。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国瓷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功能性陶瓷材料、纳米级复合氧化锆企业,东珩国纤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掌握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在新型储能领域,胜华新材、海科新源锂电池电解液占据全球市场60%的份额,昆宇电源生产的超薄叠片式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品在国内占有率已达15.6%……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当前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抢滩新赛道,积极培育形成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

——印发实施《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成立东营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发展联盟,打通油地合作堵点,从政策、科研、人才等全方位强化保障支撑。

——出台《东营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以健全完善氢能全产业链体系为目标,以绿氢制备和工业领域绿氢替代为重点,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着眼长远、兼顾当前,发挥各区域优势,构建“一核两区三基地”产业布局。

——率先编制《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型储能及储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为储能生产企业提供充足的绿电保障,助力企业破解“碳关税”壁垒。

……

一条条规划、一项项政策、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正不断激发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

新模式的运用为我市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我市着力培育首店经济和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网络消费、夜间消费等新模式,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店数字化转型。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今,身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正经历生态蝶变,一路高歌猛进,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