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一方新天地!驻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聚力“三变”改革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爱东营讯 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东营的重大政治使命。近年来,河口区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立足区域实际,聚焦解决实现共同富裕“路和桥”的问题,通过推进“新村融合”“跨村联建”,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等方式,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元模式,探索共富乡村建设新路径。

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各驻村第一书记迅速转变角色,赴帮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围绕驻村帮扶产业发展查实情、理思路、破难点,推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搭建共富平台,盘活当地资源,鼓励采取租金、股金、薪金、酬金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努力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发挥组织优势为共富项目建设难点“把脉开方”

建设共富乡村,需要集聚资源要素,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东营明丰食品有限公司是孤岛镇西韩村一家村集体入股的企业,企业生产的豆制品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不错,一直有扩大产能的想法。据孤岛镇西韩村党支部书记韩志刚介绍,企业目前只有两台集装箱式冷库,最多存放3000余斤,受制于冷藏条件限制,扩产计划迟迟不能实现。

韩志刚的想法随着下派帮扶工作队的入驻迎来了转机,经过调研,下派干部很快选定在西韩村一块5000平方米的空地上建设一处大型冷库。然而,建这样一座冷库,仅靠西韩村一家的帮扶资金很难启动。

为让帮扶资金发挥更实际、更高效的作用,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决定从党建引领上入手,在全市率先打造下派帮扶工作党委,下设镇街成立下派帮扶工作党支部,实现市、区下派工作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联动发力。

很快,西韩村的难题就到了下派帮扶工作孤岛镇党支部的班子会上,经论证,发现这个冷库项目落地不仅能解决明丰一家企业困境,整个孤岛镇生鲜加工企业都会受益,项目链动效果明显。党支部当即拍板整合西韩、镇苑、渔村三个帮扶村市区两级帮扶资金1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随着资金到位,项目已进入图纸规划阶段。

西韩村的变化是河口区大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农民走上致富增收路的生动缩影。“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就是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河口区委常委、市直驻河口区下派工作队队长李栋说,下一步,驻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将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一轴两翼”的帮扶工作思路,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着力在特色农业、乡村文旅、现代渔业等领域扩链、延链、强链,探索共富乡村建设新路径。

精选帮扶项目“以点带面”聚合乡村共富新动力

“在下派帮扶工作队帮助下,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服务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与山东富宇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年可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6万吨、植物秸秆饲料2万吨,年产值约2500万元。不仅能增加周边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还可有效破解群众秸秆处理和养殖饲料来源的难题。”河口街道坨子村党支部书记崔如山说道。 

崔如山所说的秸秆综合利用服务项目,是河口街道推进“跨村联建”,为推动共富先行区建设而打造的共富项目。该项目占地20亩,总投资1285万元,可覆盖农业秸秆的“收、运、储、加、用”整个产业链条,对河口区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其前期项目河口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地目前已建成运行,可为周边县区的散户、种地大户等提供半托、全托农业社会化管理服务。该基地人员和农业机械来自周边几个村,在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等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转化为资产。

谈起帮扶项目从最初的调研、申报、筛选再到最后落地,河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区直驻河口街道下派帮扶工作队队长黄凤霞感慨万千,“发展帮扶产业最难的就是思路,河口街道共有13个帮扶村,各村情况不同,在产业发展思路上有共性也有个性,以往各村资金投向较为分散,产业项目规模较小。近年来,河口区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连、人口相适、大小相宜的原则开展‘跨村联建’,打破村庄界限壁垒,夯实了村庄抱团共富的组织基础。”

发挥党组织“统”的作用,河口区、河口街道两级下派帮扶党组织在各村提报帮扶项目中找准最大“公约数”,画出各村发展最大“同心圆”,统筹项目发展规划,并将省、市、区帮扶资金统筹使用,聚集合力,重点突破。通过帮扶村、街道、区级层层提报,把关筛选,最终河口街道帮扶项目由最初各村提报的17个,明确为重点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服务项目等3项帮扶产业,最大程度凝聚了各村发展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帮扶资金的撬动作用。

河口区加强片区内各村统筹,将“一条腿走路”变为“多轮驱动”,有效盘活各村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惠、共赢发展。同时,通过政府搭台,精选帮扶项目,让有限的帮扶资金“聚沙成塔”,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共富项目建设,聚合起了乡村共富新动力。

激起共富浪花村集体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驻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依托当地资源,通过优结构、扬特色、扩规模等措施,推动实现“产业发展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的目标。

走进河口区城东电商现代物流产业园,顺丰、极兔、德邦等快递企业的分拣中心内,进仓、分拣、装车,一派繁忙。

“这里原先是一片未开发利用的盐碱地,不但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每年还要花费30多万元整治市场、处理堆放的垃圾。”河口区六合街道三义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庆刚看着园区内物流仓库感慨地说,得益于河口区大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对村集体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谋划开发利用海昌路东侧的170亩未利用地作为改造提升的土地资源,打造物流产业园。

据蒋庆刚介绍,项目建设之初,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引导“集体、村民”共同入股。党支部多次组织全体股东开展“三变”改革政策宣讲、物流园项目推介等会议,经过先后3次入股,最终整合200余户村民资金入股4500万元、集体资金500万元,把闲置的土地、零散的资金全面整合盘活,让昔日的荒地变为“生金宝地”。2023年,物流园共分红700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占30%,共210万元(用于全体村民分红,人均分红3000元);股民分红占70%,共490万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0%。

在六合街道“丽泽”菜篮子项目现场,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果蔬大棚坐落于此。“目前这里主要是以种植西红柿、西瓜、菌类等作物为主,大棚续建项目也是今年河口区下派帮扶重点项目之一。”河口区六合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全森向记者介绍说,“六合街道行政村存在村庄规模小、密度大,土地资源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土地界限不明晰,成方连片面积较小,这片土地以前就是几个村土地相连的‘飞地’。”

为有效整合周边闲散土地、上级各类扶持资金,集成各类种植技术,力促实现片区效益最大化。紧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六合街道集中整合辖区“飞地”1000余亩,在上小街村北部打造了丽泽“菜篮子”项目,整合下派帮扶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万村共富资金等2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000万元。经过建设发展,目前项目可带动19个村集体实现增收10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实现务工增收8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

奋进路上争朝夕,振兴崛起正当时。河口区下派帮扶工作队将以全区谋划实施的17个帮扶项目为载体,在推进“跨村联建”、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村共富上创新突破,答好驻村帮扶答卷,为谱写河口区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力量。

(记者 张佳松)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