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新平台 优化科技服务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爱东营讯 近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海洋生物公共实验室,刘凯正身穿实验服,将当日一早来自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取来的尾水样本引入“多营养层级处理系统”。

“稳定了!综合连日来的实验结果,总氮、总磷等冗余营养级排放物较起初减少了50%至60%。”通过一个周期14天的运行,最终的检测结果让刘凯长舒一口气。

“目前,我们将科研成果运用在了东营市三角洲养殖繁育有限公司,经过90天的运转,养殖基地排出的尾水中,氮磷含量降低一半以上。”据刘凯介绍,该项成果可有效降低氮磷等营养元素入海通量,防止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等海洋生态问题,为海洋生态安全筑起“绿色围墙”。

作为东营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2020年11月,刘凯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进站期间,他主导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冗余营养物质利用科研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实验成功离不开开发区和园区大力支持。”刘凯说,“正式进站前,大学科技园就已为我们配套建设了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公共实验室,并给予了科研经费支持,帮助我们从无到有搭建实验室,助力科研成果落地。”

目前,刘凯已完成阶段性研究并出站,在“硬环境”加持下,如海洋生物公共实验室一般的研发平台,正迅速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聚木成林”。截至目前,园区孵化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6家,培育重点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吸引集聚区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1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与此同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最优的政策、一流的服务,强化平台支撑、人才培育、难题破解,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出台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校地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建设,创新“以院带园”模式,打造了引领国际汽车催化发展的研发和产业高地;推进高性能纤维创新研究院建设,引进国内先进研发团队,打造芳纶纤维产业集群;推进济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与区内企业建设电化学储能技术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

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总数达到3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62家,基本形成了“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省级平台为骨干、市级平台为支撑”的创新平台发展格局。

(记者 商雅雯 通讯员 朱枫珍)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