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我市召开“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东营担当”新闻发布会

  11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东营担当”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介绍基本情况,市委常委、秘书长成秋林主持新闻发布会,副市长、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舒华文,省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朱英坤,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陈必昌

  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赋予东营新的重大使命,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东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国之大者”,发挥特色优势,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努力在全省全国大格局、黄河全流域中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

  一、坚持对标对表、系统谋划,坚决扛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政治责任

  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系统谋划、全力推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定期组织集体学习研讨,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从更高站位认识和把握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召开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六个争一流、走在前”的目标任务和“四个高”、“两个高于”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全力打造“三个升级版”,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方向目标更加清晰、实现路径更加具体、策略方法更加科学。二是规划体系更加完善。高水平编制《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谋划提出了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与黄河长久安澜建设样板、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等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以及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等12个方面的战略任务,论证推出一批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积极主动对接上级规划,国家规划纲要中体现“东营和黄河三角洲元素”的内容有58项,山东省发展规划中体现“东营黄河三角洲事项”的内容达130多处。三是推进机制更加有力。成立了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领导小组,实行市县一体、专班推进。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细化为100项具体任务,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为具体事项,建立挂图作战、督导落实、考核奖惩等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工作落实,以实际成效回报总书记的关怀和厚爱。

  二、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全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重要标杆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黄河口保护好”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这一优先任务,努力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显气质、更有魅力。一是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成效显著。黄河口国家公园报批设立工作处于全国领先位次,顺利完成专家现地考察、国家部委意见征求、国家评审、设立方案上报等工作。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两年来新修复湿地7.4万亩,划定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2.7万亩,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3.2万亩,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到373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增加至26种,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展现出湿地秀美、“红毯”迎宾、万鸟翔集、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去年PM2.5浓度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今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任务,黄河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连续实现同比浓度、对比入鲁断面“双连优”改善,8月份近岸海域水体优良面积达到86.6%。三是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在全省率先明确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责任分工并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率先制定市级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黄河水资源超载治理,着力打造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城市。全力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统筹推进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长廊,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攻坚行动,保障黄河行洪安全和河湖生态安全。四是体制机制创新成效突出。完成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任务,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多路径复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2022年,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三、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沿黄各地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导向,发挥东营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一是经济运行跃居前列。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投资,建立月度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季度企业家恳谈会两项机制,精准分析研判,靶向解决难题,2021年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22年主要指标增速总体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省第2位;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全省第4位。东营入围2023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数量分别为11家、15家,均居全省首位。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炼化“一业独大”等问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稀土催化研究院等3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优选8个重点产业20条产业链,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加快东营经济“二次转型”。突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了威联化学PX及PTA、利华益集团高性能ABS树脂等一批过百亿项目,2021年全市化工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炼化,今年前三季度占比达到34.4%,成为工业第一主导产业。加快突破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29.4%,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翻倍增长,功能陶瓷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三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力支持油田勘探开发和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胜利东营原油库不到一年完成迁建,中海油千万方原油储备基地建成投用。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推进实施海上风电、光伏等总投资603亿元的15个项目,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591.4万千瓦、增长72.4%,发电量72.8亿千瓦时、增长76.7%,装机容量超越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全国领先、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集聚了上海电气、中船海装、三一重能等头部企业,已签约落地总投资247亿元的25个项目。四是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实效。发挥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优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今年获批建设,牵头构建面向全国的“1+3+16”协同创新体系,已汇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筛选培育大豆、藜麦等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55个,全力打造全国盐碱地科技创新高地和种业发展高地。加快实施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今年改造提升盐碱地耕地8.36万亩,新开发3.88万亩,推动盐碱地治理向生态高效利用转变。五是安居富民工作扎实推进。围绕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在打造共同富裕省域范例中走在前列。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成了杨庙、胜宏等城乡示范社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一业一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黄河口滩羊、大闸蟹等富民产业塑成优势,“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构建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获批全国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参保精准行动,在全省率先设立慈善“救急难”专项基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困难群众救助等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六是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统筹推进高铁、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津潍高铁东营段率先实现市域全线开工,东青高速改扩建今年将完成东半幅施工,东营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4个1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用,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开工建设,胜利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0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标准、凝聚力量,围绕国家所需、发挥东营所长,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努力在服务推动国家战略落实上实现更大突破、展现更大成效。重点做到五个聚焦聚力:一是聚焦生态资源禀赋,以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构实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聚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当标杆。二是聚焦能源资源禀赋,以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聚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立新功。三是聚焦盐碱地资源禀赋,以建设国家盐碱地创新高地为引领,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聚力在盐碱地种业创新与盐碱地综合利用上作示范。四是聚焦特色乡村资源禀赋,以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为方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聚力在推进安居富民上走在前。五是聚焦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禀赋,以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构建开放互联大通道,聚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争排头。

  山东台东营记者站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营、胜利油田时,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请问我市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舒华文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生产基地,东营市、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书写了端牢能源饭碗的“东营答卷”。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持续提升保供能力,交出了一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分答卷。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块干”协同发力、油地融合,全力推动页岩油商业开发、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攻关,东部探区“胜利之下找胜利”实现突破,页岩油上报控制储量1.13亿吨、预测储量11.1亿吨,国内首座含水圈闭型地下储气库永21建成投产,油气产量箭头向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底气更足了。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殷切嘱托,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在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积极作为。坚持“六化”(集成化、高端化、智能化、平台化、产业化、标准化)创新方向,实施“揭榜挂帅”、大科技联动、“大兵团”作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加快页岩油、CCUS技术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攻关形成了53类109项“胜利天工”品牌产品,化学驱油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三级跳,采收率提高9.5个百分点。两年来,胜利油田和胜利工程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金银奖各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奖励49项、授权专利1460件,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科技年增油300万吨以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更强了。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殷切嘱托,持续转变发展方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持减碳与碳利用并重、油气增产与脱碳固碳双向发力,大力发展光伏、余热、地热等新兴产业,加强固废危废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攻关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建成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国内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智慧能源平台、山东省首个兆瓦级绿电离网制氢项目,为“黑色黄金”植入了“绿色基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道路更宽广了。

  亲切关怀激荡奋斗豪情,巨大鼓舞砥砺奋进征程。我们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始终心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主动顺应能源行业发展大势,全方位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断打造新模式、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黄三角早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农高区时指出“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5亿亩盐碱地。要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请问,省黄三角农高区在盐碱耕地治理改良、耐盐碱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新突破。

  朱英坤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国之大者”。黄三角农高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亲临黄三角农高区视察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核心要素,围绕把盐碱地变成米粮仓和丰产田,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会议,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正式挂牌运行,“以种适地”东营实践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东营和黄三角农高区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战略“策源地”“创新地”“示范地”的地位更加夯实。

  一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起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是盐碱地科技领域带头人。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黄三角农高区为总部,在东北、西北、华北设立了3个分中心,在全国布局设立了沧州、白城、巴彦淖尔等16个综合试验台站,牵头搭建起“全国一盘棋”的“1+3+16”盐碱地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体系,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集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全面打响盐碱地全国科技会战。在中心总部,目前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53个,包括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创新平台18个,承担实施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STS计划(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等59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6项,突破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

  二是坚持分类治理改良,构建起盐碱地综合产能提升模式体系。依托1.5万亩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创新盐碱地生态化“三级利用”模式,为全国不同类型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板。轻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粮油等作物;中度盐碱地重点发展食药同源、生态草牧业等特色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保护原生植被,适度发展设施农业、生态旅游业。同时,创新“控盐-节水-减肥-降药-保育-增效”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将土壤盐分稳定控制在3‰以下,节约淡水38%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2%以上,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26%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22%以上,在扩充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和综合产能方面蹚出了路子、闯出了经验。

  三是坚持种源攻关突破,构建起盐碱地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探索形成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实验室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田间耐盐梯度鉴定”一体化生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设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搜集保存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3.5万份。建成国内领先水平的耐盐碱作物精准育种加速器、盐碱地育种标准化鉴定平台,育种速度达到温室育种的2-3倍、大田育种的2-4倍。成功获批第一个国家耐盐碱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目前开展国家环渤海耐盐碱杂交小麦品种试验等4个项目,参试品种(品系)156个。筛选培育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新品系)55个,审定新品种4个,还有18个新品系进入国家和省区域试验。

  大众日报东营站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非常重视“安居富民工作”,在视察我市杨庙社区时对做好安居富民工作、建设幸福家园等作出重要指示。省里明确提出支持东营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请问我市在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成效?谢谢。

  曹永湖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支持东营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重大机遇,坚持统筹谋划、注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路径,努力在打造共同富裕省级范例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强化顶层设计。主动对标对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按照客观、可量化、可获得的原则,搭建共同富裕目标体系。研究起草《东营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方案》,提出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持续优化等7个方面建设市域样板的目标定位,谋划了33项重点工作任务和21个先行先试重大事项,初步形成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施工表、路线图。着眼保障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攻坚突破的实施意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专项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二、实施示范带动。筛选具有推广价值,代表我市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共同富裕示范点36个,包括示范村12个、示范社区10个、示范工坊4个,产业带富、文旅促富、就业创富、公共服务享富、社会治理助富专项示范点10个。以这些基本单元为切入点,开展多维度、多方面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引导大胆探索、攻坚突破,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育力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为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抓实重点任务。市委将共同富裕工作列入挂图作战事项和市级领导牵头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每月晾晒工作进展。聚焦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和体制机制普遍难题,市级层面组建安居富民、民生福祉等9个工作专班,分领域集中攻坚,着力促进共同富裕、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双碳”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二是着力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出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20条措施,组织社会招聘186场、校园招聘87场,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1555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制增效行动和沉睡资源盘活行动,拓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和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权能,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行动和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积极探索土地托管、租赁入股等模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工代赈”项目14个,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放宽落户政策,实现“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取消参加医保户籍限制。

  四是着力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扎实办好城乡既有建筑保温节能改造、改善城市水环境等15件民生实事。深入实施教育提质、健康促进行动,年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午餐、中小学教室护眼灯全覆盖,120呼救定位系统建成投用。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加快推进市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五是着力强化社会兜底保障。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全国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医保支付方式(DIP)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民医保行动。深入开展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率先建立急难救助帮扶体系,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居于全省前列。

  六是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百姓宣讲,组织网络文明宣讲进高校活动,开展“五为”志愿服务,选树“五好文明家庭”100户。实施“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10处“城乡书房”、15处社会文艺组织培育基地,完善32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请问我市在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陈桂林

  近年来,我们扎实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省委、省政府“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部署要求,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插上“数字翅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市第七次党代会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进行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今年作为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年初召开高规格攻坚突破大会,在全省率先做出系统安排。10月18日,召开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任务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数字经济攻坚突破14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7条,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

  二是数字产业翻倍增长。规划建设了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易数链、黄河三角洲未来数字智谷等一批数字经济园区载体,鼓励工业企业剥离数字经济板块成立独立法人实体,推动17家企业新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增纳统企业60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99.6%,连续两年保持翻倍增长,增幅居全省第1位。

  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跨越发展。支持“云帆”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为国家级“双跨”平台,已连接工业设备189万台(套),服务企业1000余家,我市成为省内第5个拥有国家级“双跨”平台的地市。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培育库,分级分类对标培优23个入库平台,培育打造了利津炼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万达创化云平台等10个省级重点平台。胜利油田“基于油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协同创新应用案例”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四是数字赋能全面深化。推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实现装置级、工厂级、产业链级智能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围绕优势产业,“一业一策”谋划数字化转型路径,石油化工产业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风电装备、石油装备“产业大脑”分别入选省级建设试点和入库培育名单。东营港化工产业园认定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高端化工、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功能陶瓷4个产业链数字经济项目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总部”,数量居全省第3位;60个项目入选省首批“晨星工厂”入库项目,62个产品入选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三位。

  五是数字新基建扩容提速。加快5G网络、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1800个,累计建设7820个,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5G基站万人占有率居全省第1位。建成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标识注册量突破50亿个,节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布局建设东营算力中心,着力打造绿色高效的人工智能创新样板。

  胜利油田宣传文化中心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东营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请问近年来我市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陈明海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是东营市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承担使命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推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十三五”期间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全省第一,“十四五”以来,已有两个县区获得省级耕地保护激励。新一轮规划期确定的全市317.55万亩的耕地保有量任务和263.25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有效落实,2021年、2022年全市耕地数量连续两年稳中有增。

  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耕地保护工作,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安排部署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级、各部门耕地保护责任,统筹做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近期,我们将按上级有关要求,同各县区、主体功能区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并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

  二是健全制度建设。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对耕地保护相关工作作了进一步规范,突出了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落实激励等机制创新,推动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近年来,还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东营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等文件,为耕地保护做好制度支撑。

  三是强化监测监督。坚持“人管、物管、技管”相结合,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无人机航拍、落实“田长制”等,认真做好土地卫片执法、季度耕地遥感监测等工作,实现了对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发现的问题逐图斑建立台账,逐一制定整改措施。今年我市永久基本农田内非耕地整改、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图斑整改比例均位居全省前列,整改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针对末级田长、乡镇长等重点人群,开展耕地保护业务培训,共培训3000人次。开展耕地保护“进党课”、“进校园”活动,打造土地卫片执法全景模拟沙盘,制作耕地保护系列政策解读小动漫,在永久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域设置或更新保护标志,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东营市在耕地保护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结合东营市立地条件,持续做好耕地保护相关工作。一是与各县区党委、政府、功能区管委会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守牢底线。二是严格奖惩,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列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内容,对保护工作突出的乡镇及末级田长给予奖励表扬。三是持续发力,稳妥处置耕地流出,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做好“事前预警”,坚决遏制发生新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