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带一路”故事|一位埃及教授的中国情

爱东营讯 “2012年,我从开罗坐飞机到北京,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到东营来,是我第十次来中国。我喜欢这里,东营是一座很友好的城市。”哈尼•莫汉纳表示,“很荣幸能在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担任副总工程师,以及担任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非洲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

哈尼•莫汉纳是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的一位农业工程教授,负责国家科研项目规划管理与农业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非洲分会负责人,埃及土壤科学委员会、埃及作物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农业工程以及农业机械新技术规划实施领域的研究。他是主修农业工程的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近40篇,曾作国际顶级学术报告10余次,主持埃及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

“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23年,从事过很多领域,比如灌溉系统开发、农业节水、污水在农业中的应用或再利用,以及农业机械制造和设计。”哈尼•莫汉纳说,“我了解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它设立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是解决东营盐碱地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案。东营有不少盐碱地,这可以实现更多的土地开发利用。”

哈尼•莫汉纳表示,会尽力把黄三角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推广到国外,让它将来不只在中国国内运营,还能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他说,“这里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棒,可以制作很多类型的现代农机装备。在这里,我们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面对面交流合作,了解他们国家的需求,研发制造产品并推广出去,或者邀请他们来到这里,作为一个团队并肩协作。”

哈尼•莫汉纳除了日常的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研发任务,近期研发的产品是埃及市场需要的用于洋葱和大蒜收获后包装处理的机器设备,这个全自动的高科技设备,可以延长洋葱和大蒜的存储期。此外,哈尼•莫汉纳教授在采访时表示,他计划在中国教授的指导下,编制盐碱地机械化作业标准,明确可使用的合适农机类型,并编制工厂使用的材料标准,探索如何制造适合盐碱地的农机装备。他说着说着笑了起来:“中国人友好、热情、慷慨,他们对我非常友好。我想帮助中国农民获得更多作物产量,有更多收入。”

哈尼•莫汉纳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去过北京、上海,尤其对山东省很熟悉,青岛市、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每次来中国,我都惊讶地发现有了新变化,新道路、新建筑以及新的事物……我觉得中国人民行动力特别强,有了好的理念、好的实施方案,他们就会立刻实施,而且特别信任政府,比如环保理念以及环保行动实施。”他还谈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去宁夏的时候,发现很多城市在用物联网,物联网会收集各项事物的数据,可以为人们制定新政策提供助力,极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正向发展。

哈尼•莫汉纳说自己读过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他说:“中国和埃及一样历史悠久。我非常喜欢中国。我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在中国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我家里就挂着好几幅中国画。”

埃及也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哈尼•莫汉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创新开放的繁荣之路。哈尼•莫汉纳说:“多年来,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我认为,在埃及开设工厂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工厂可以成为连接埃及、中东和非洲国家的窗口和纽带。此外,因为‘双百引才计划’,我来到这里,这个项目将从非洲、埃及和其他国家引入大量高端人才,与他们探讨对农机的需求,以及他们国家的其他需求。来到这里的人比如我,也可以学习周围人的技术、思路、运营体系、经营理念,这可以双赢。” 

(记者 于采艳)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