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秋日“丰”景图——东营精心组织“三秋”生产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爱东营讯 金秋时节,在我市乡间田野,秋染田园,稻谷飘香,玉米金黄,大豆摇铃,机器轰鸣,丰硕的作物和勤劳的农民绘就出一幅秋日“丰”景图。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种植了100亩单作大豆和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都正在收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地补贴300元,我已经种植2年了,今年比第一年种的多也更有经验,看着大豆和玉米颗粒比去年更饱满,非常开心,预估收成比去年会更好!”张合兴是垦利区永安镇东九村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具有多年的大片粮食种植经验,有了国家惠民政策兜底,他更是吃了“定心丸”。

为切实抓好“三秋”生产工作,垦利区农业农村局提早谋划、多措并举开展“三秋”生产机收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做好机具检修,共检修拖拉机、收割机等机具1万余台套;强化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合理确定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收获期和收获方式;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做好应急保障,设立“三秋”农机服务电话,接受合作社、维修网点、农机手等电话咨询,及时协调解决突发问题;广大农机手争当“农机作业减损能手”,以精细作业、提质减损的实际行动,努力实现颗粒归仓。目前,垦利区应收面积53.35万亩,已收面积25.11万亩,其中玉米已收面积16.8万亩。

“去年,我们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玉米亩产1000余斤、大豆亩产200余斤。看这长势,预计今年产量还要创新高。”在东营区辛店街道成寨村田间地头,成寨村种粮大户成营乐呵呵地说。“以前这一片可是白茫茫的盐碱地。”成营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挖掘回填和土地翻耕,让土地变得平坦松软,摇身一变成为了高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成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是辛店街道高标准农田改造成果之一。近年来,该街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和技术路径,建成高标准农田5300亩,提报哨头村、茶坡村两处高标准农田储备项目3000余亩,打造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2000余亩,通过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实现贫地变良田,让每寸耕地成为丰收的沃土。

在河口区义和镇慧海家庭农场的红薯种植基地,600余亩耐盐碱红薯新品种迎来收获季,预计亩产达6000余斤。该耐盐碱红薯口感好,微量元素含量高,非常受市场欢迎。

该基地采用“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结合大垄双行,保墒能力好,产量更高。农场还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黄三角滨海盐碱地甘薯高效栽培示范园,带动周边多个村庄发展起甘薯产业,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据了解,河口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当地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立足生态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层次和效益提升,促进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靠前服务,及时制定印发秋粮生产管理技术意见,多种形式开展田间指导服务,力促“三秋”生产顺利开展。为确保“三秋”生产需要,全市储备肥料11.6万吨、种子3.5万吨、农药0.1万吨,检修各类农机具2.51万台套,其中大型玉米收获机3200余台、粮食烘干中心75处,培训农机手0.25万人。截至10月7日,全市秋粮收获进度达52.8%左右,其中净作玉米达63.8%,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41.6%,净作大豆42%,投入农机数量1.8万余台。与往年相比,今年秋收时间总体较往年偏晚,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秋收机械化率预计达100%。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