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故事|产业赋能,从“相融”迈向“深融”——油地双方聚力推动东营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爱东营讯 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东营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构建了与石油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营时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谆谆嘱托,重若千钧,激发起油地双方奋发进取的强大新动力。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东营扛牢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全力推动石油装备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全球高端石油装备领域挺起了山东制造的“脊梁”,成为保障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

高位推进:树牢油地“一盘棋”理念,推动石油装备产业链工作走深走实

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油地双方和全市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石油装备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步伐不断加快,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东营市将积极构建和谐共赢的新型油地关系,全力支持和服务胜利油田勘探开发,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今年2月1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强率队赴北京拜访中国石化集团,洽谈共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等合作事宜。

6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带队到中国石化集团,就深化央地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达成共识。

8月11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早军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接交流工作,推进石油装备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地校融合发展项目加快实施。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的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动油地校深度融合,深化产业共育、科技共享,促进链条经济快速发展。主要领导带队赴央企、高校、石油装备产业头部企业实地考察,洽谈重点项目合作事宜,胜机公司与中石化四机厂联合成立油气装备联合产业基地,就智能修井机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请进来”国兴汇金(深圳)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项目落地东营高新区。油地校三方瞄准产能阵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党建为抓手,在油地融合引领产业发展上树牢“一盘棋”理念,共谋方骖并路——

按照市委“两新工委”部署要求,协同制定和组织实施石油装备产业链党建工作规划,研究制定2023年工作任务清单;

召开石油装备产业“链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强化油地协同、部门联动,加快产业高端转型;

举办高端海洋石油装备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会,针对产品、技术、资本等开展精准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梳理完善全市石油装备产业链“技术路线图”“空间布局图”“招商引资图”等图谱编制,动态调查更新“产业链技术攻关清单”“产业链项目清单”,实施产业精准引育;

……

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当前,东营石油装备企业达到1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22家,产能占全国的近1/3,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头雁”。

创新驱动:油地产业协同联动,高端石油装备产业特色生态逐渐形成

“钻头不到油气不冒,装备不强油气难长。”在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清洗着手头的特殊螺纹。“特殊螺纹产品具有连接强度高、密封性强,防粘扣、耐应力腐蚀、抗高温蠕变及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非常规油气井的开采。”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栋说。

东营高新区,是东营石油装备企业集聚区,区内从事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的企业超过500家。目前,东营高新区在省级开发区中率先完成核准面积调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省海洋油气钻采关键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加快建设,高端石油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列全省综合评价第2位,获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油地校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产学研上下游一体贯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全力攻克一批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上下游高效衔接的高端石油装备产业特色生态。

聚焦品牌发展,积极构建“平台+品牌+研发”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已拥有“KERUI、恒业牌、胜机牌、孚瑞特牌”等24个自主品牌、3个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创新推行“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研发模式,推进技术研发向“深海特非”迈进,向“专精特新”转型,威飞海洋公司自主成功研发国内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利丰石油装备公司随钻测控系统攻克“卡脖子”技术,科瑞大型天然气压缩机、天然气处理设备等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新大集团主导编写国家、行业标准11项,祺龙石油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产替代标准。实施石油装备智能化提升工程,培育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企业3家、市级数字化车间6家,同时依托互联网龙头企业胜软科技,打造东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赋能石油装备企业智能化提升。

去年以来,东营2家企业(万邦、汉德)通过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核,6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5项产品入选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

源头活水:政府搭桥“接链”,企业对接“联姻”,全力推进油地融合向纵深拓展

“山东宏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8亿元,年产80000台套高端工业阀门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线设备和试验、检验设备,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高端工业阀门制造基地。”

“山东威玛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T系列钻杆、油套管和管线管内涂层涂料,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

今年春天,在油地双方服务石油装备企业产品对接交流会期间,油地专家组成了“观摩团”,深入我市石油装备企业,马不停蹄地观摩考察产业项目。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在油田市场试用和准入方面优先考虑,为支持东营本地企业发展贡献油田力量。”“我们将为油地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最优质的服务,让大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合作共赢。”“我们将开足马力加大生产,为油田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助力油田产业资源就地发展、创新成果顺利转化。”……油田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纷纷表态,将进一步加强油地沟通联系,了解双方供需对接需求,推进油地产业充分融合,互补互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与此同时,为全力助推石油装备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市油地校融合办联合光大银行东营分行组成“政银组合团”,开展“走基层、进企业”活动,了解企业供需对接需求、融资需求。

产业的发展基础是人才建设。我市全力做好平台搭建、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政策支持等工作,聚力推进人才引领“四链”融合示范区建设,东营区全面实施“金桥工程”2.0版,建立油地人才专家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支持企业用好“人才新政40条”政策,深入开展“才聚东营”行动,实现精准引才,促进人才与产业紧密结合。搭建产学研对接载体,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专家服务、人才对接、产学研对接活动,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环境。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油地双方将以产业赋能,不断推动油地校融合向纵深拓展,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蓄势聚力,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东营样板”。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