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丨“三新”,让田野更有希望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营市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扛牢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从我市农业发展实际出发,聚焦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具有东营特色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新路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育更多“新农人”;通过应用推广“新技术”,确保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新模式”推广,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新农人:带来农业理念变化

  随着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经营主体也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逐渐转变为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的现代生产方式,涌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农民的新型农业生产者,我们称为“新农人”。

 有“国字号”科研院所背景的“新农人”

  近日,记者来到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与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院长孙志刚打开示范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演示着各种信息化手段加持下的现代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

  2004年,孙志刚在中国科学院完成硕士学习后,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2016年他来到东营,主要从事盐碱地综合利用、数字农业等研究工作。从此,便与盐碱地农业结缘。

  “产业数字化得有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持,而农业特点是,每个地块的数据都是各异的,数据非常复杂。为了更清晰全面获取各类数据,我们不仅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给土地做‘CT扫描’,还要做‘抽血化验’。”孙志刚说。通过“数字农业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示范”展板介绍,更能清晰理解孙志刚所作的这个形象比喻——什么地块适合种什么、每一地块的盐分墒情等数据、每一地块的承租情况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都可一一掌握。可以说,数字赋能使示范区农业水土资源管理由“量”转“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效益评估,为生产空间布局规划与生产计划编制提供参考,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成为真正“了如指掌”“可视化”的片区。

/

  10月9日,广饶县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定制的智能设备收割玉米。 记者 于中平 报道

  “农业要腾飞发展需要有‘两翼’,其中一‘翼’是生物技术,另外一‘翼’就是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农业的重要内容,无人机遥感和数字技术已经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项目、世界银行咨询项目等得以应用。”孙志刚说。

  硕士毕业返乡创业的“新农人”

  2013年,李国敬从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毕业后,放弃城市优渥体面的工作,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李鹊镇段家村。“这硕士生回家种地,大学白上啦!”面对村里人的不解,内心强大的李国敬毫不在意,只想用成绩告诉所有人,回家种地依旧大有可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国敬的努力下,当初的小鸡舍变成了大庄园,几十种不同品种的禽类都能在木子庄园见到,从鸡头上是否长毛,到鸡冠是单冠、双冠、蝴蝶冠还是牛角冠,再到鸡毛的颜色是黑色、红色、灰色还是黄色,再到鸡毛多少、是否裸颈、羽毛形状等,都可以给客户“私人定制”。这源于李国敬坚持走科研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广“公司养殖+农户代养”的发展模式,主打观赏鸡“私人定制”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培育出了凤头鸡、蝶冠鸡、裸颈鸡等100余个品种。

  满足各类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最早他通过QQ、论坛等进行交易,2009年开始在淘宝售卖。现在主要通过微信、快手、抖音售卖。“2020年疫情期间,在快手上一天能卖3000至5000元。如今,木子庄园观赏鸡一年能收入20至30万元,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目前,木子庄园实现年销售额600万元,但李国敬并不满足于此。“单靠观赏鸡的私人定制是不够的,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自己的家乡,做出私人定制的高品质生态农产品,做出特色,打响品牌。”

  有职称的“新农人”

  “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做梦也想不到,竟然评上了‘中级职称’。”回忆起在黄土地上打拼的点点滴滴,山东省绿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靳双进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几年前,靳双进发现,北方市面上销售的火龙果都是六七分熟就采摘下来,甜度和口感肯定不如当地现摘的好吃。生性爱琢磨的他便想:为何不把火龙果移植到北方?经过去南方一番实地考察,靳双进走上了发展特色种植的道路。他引入了火龙果,经过几年的悉心栽培,目前“南果北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种苗和技术畅销全国各地,并在业内赢得了口碑。靳双进还研究出了一套“火龙果种植的独门秘籍”,正常情况下,火龙果一年成熟10批,通过他的改良,一年可以成熟12批,亩产也从5000斤提高到6000斤左右,而且果实又大又甜,很受市场欢迎。整个种植园区目前发展到16个大棚,年收益约为1000万元。

  在靳双进的办公桌上,大大小小的证书数不胜数:山东农业大学进修成人高等教育、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农艺师。他说:“我学历不高但喜欢看书,书房里500多本书为我指明了方向。”除了证书还有各种荣誉称号:广饶县乡村之星、高新技术企业、齐鲁乡村之星……“发展现代农业,核心技术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未来,靳双进信心满满。

 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在数字化大趋势下,我市高位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搭建盐碱地开发利用科研载体,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开展科研创新与引进应用攻关,全力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盐碱地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省黄三角农高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育种跑出“加速度”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省黄三角农高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长满“绿植”的“玻璃橱窗”,甜高粱、田菁等作物在人工模拟的环境中长势喜人。

  众所周知,种业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研发一代全新的品种,通常需要8至10年时间,而培育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种子更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按照耐盐、耐热、高产优质等设计目标,获得育种材料,然后将育种材料放在人工模拟环境育种加速器中生长,获得优良育种材料或品系,再将优良品种材料在标准试验田进行耐盐等抗逆性、生态适应性鉴定评估,最终筛选出适宜大田环境的新品种或新品系。“以苜蓿为例,通过在育种加速器快速选育,可以筛选出更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苜蓿品种,耐盐性达千分之三左右,每年可收三到五茬,并且每茬的蛋白含量等营养品质都比较高。”

  截至目前,针对滨海盐碱地特点,省黄三角农高区搜集保存了种质资源1.8万份,筛选评价了6000余份育种材料,初步选育出37个新品系,在自己的基地上示范推广了9.2万亩,亩增效益15%至20%。

  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内,盐碱地上种出的西红柿缀满枝头,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助理研究员刘振介绍,在盐碱地上进行高效设施种植西红柿等作物,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欧阳竹研究员团队,针对黄三角地区独特的土壤盐碱环境,研发的“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轻度盐碱地种植耐盐粮食作物,在中度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在土壤改良成本高、作物难以成活的盐碱地开展高效设施蔬果种植和畜牧养殖。同时,粮食秸秆、耐盐牧草作为饲草用于畜牧养殖,利用养殖粪污与秸秆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这种模式既提高了盐碱地生态效益,改善耕地质量,又实现了节水减药、提质增效。

  刘振介绍,科研人员通过前期测算,分析出“草-牧-园”生态循环现代农业模式,不仅能够增加单位亩产收益,还能提升盐碱地的综合利用程度。“草”就是种草技术,在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含盐量的不同,筛选一些耐盐牧草进行分区种植,种植的牧草做成饲料;“牧”就是利用生产的饲料结合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牲畜的绿色健康养殖;“园”是高效设施种植园,主要种植一些西红柿、甜瓜、西瓜等高效果蔬。

 省农科院东营基地:绿色病虫害防治大幅降低农药残留

  近日,记者来到广饶奥孚公司“鲁丽”苹果生产基地。占地1800亩、亩产目标一万斤的园区,除了几个给苹果装箱的果农外,园区内几乎看不到劳作的工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王传增指了指系在果树上的小红管介绍,这是昆虫性信息素,一种高效无毒的新型农药。可以利用雌性昆虫吸引雄性昆虫发出的一种性信息素,扰乱昆虫之间的信息联络,阻碍它们产卵,从而减少害虫群体的数量。记者看到,这一根根小红管用的时候很方便,一亩地挂30至50根,便能保证果树6个月内不受害虫侵扰。“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红管,它们能省去4到5遍人工打药,大幅降低农药残留。让果农省时省力,增产增收。”

  此外,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基地还利用“虫脸识别”助力农业绿色生产。在这里,记者看到4个雷达,科研人员正在分析监测平台提供的数据。“所谓‘虫脸识别’,就是通过设备监测病虫种类、数量和迁徙途径。”王传增说。雷达可以通过获取昆虫体型、振翅频率等特征参数精准识别昆虫,从而实现对迁飞害虫的精准阻控。

  新模式:促进农业组织方式变革

  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回乡大学生创业,农业经营主体已由小农户转变为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等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让农民能够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与龙头企业合作:建成优质产业链

  “这公司在李鹊镇有订单小麦1.8万亩,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近30户,粮食随来随卖,价格绝对让农户放心。”之所以有这样的口碑,源于汇通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岩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发展的号召,紧跟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发展的步伐,成为其国内龙头专用粉加工企业在山东地区优质小麦订单种植的唯一合作方。在订单农业发展上,汇通粮食有限公司凭借体量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订单种植户发放良种、化肥等生产资料,再以高于市场上同时间、同品种小麦的价格进行粮食回收,吸引了大批种植大户前来合作。

  “对农民来说,种植优质小麦要比普通小麦收益高了好几成,每年能为订单种植户增收3000多万元。”刘岩说。回乡后,他不断加强与中粮集团等国内专用粉加工行业一线品牌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不断深入与全国最大的粮油供应商中粮集团的深度合作。2021年公司业务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粮食购销总量5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在全省粮食购销、粮食物流行业中名列前茅。

 党组织领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一走进垦利区董集镇前许村锦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便看到棚内配套修建的排水渠、滴灌设施等设备。2020年1月份,在全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前许村锦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村党支部书记许孝军带领2名支部委员和2名群众代表作为发起人,采取以集体“土地+资金”方式完成“红股”众筹,明确将合作社收益进行三七分成。“目前,高标准建设了8个高温棚,一年纯收入40万元,这40万元拿出70%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积累,解决了村里60岁以上老人就业问题。”

  之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想要外出打工只能背井离乡,如今,他们在离家几里地甚至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找到了工作。“在这工作一天能挣100元,再加上一年1650元的土地流转费和200多元的政府补贴、合作社分红,足够我生活用,不需要跟子女要钱,活得很有尊严。”正在棚内劳作的一名村民说道。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派驻董集镇前许村第一书记毕作林说,通过一系列产业项目的实施,合作社总收入达7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67.8%。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实现规模化种植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广饶县李鹊镇锦绣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田玉梅正忙着办理糯玉米可持续农业审核认证。

  “2012年,广饶锦绣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可如何帮助社员增收这个问题摆在了面前,于是我就出去考察学习,寻找适合本地的农业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拿到了罗盖特(中国)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的糯玉米订单种植项目。”田玉梅回忆,由化肥、种子行业转到收粮食,刚着手时可以说是往里搭钱。而随着诚信高、品种好、产量高等口碑的发散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入社热情。锦绣千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种植的2000多亩发展到15000亩。2015年合作社已与3家国外企业签订战略购销协议,发展社员1000多户,订单化种植面积达到30000余亩。

  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与企业签订大额购销合同,与入社种植户签订托管种植协议,带领农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搭上电商“快车”:让农产品不愁销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化,想要打响区域品牌需以规模化为支撑,作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的主战场,垦利区从标准化基地建设、苗种培育、生态管理方面,全面提高大闸蟹规格。”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有限公司高吉存介绍。

  有了规模化生产,还离不开好的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产品滞销,鲜活农产品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特点,电商的发展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路径。”高吉存说。除了传统实体店销售和客户上门购买之外,搭上互联网的“东风”无疑是打开市场的最佳方式。点击淘宝、天猫、苏宁易购或是京东的页面,或是点开微博、微信及一些直播平台,都能轻易找到这只晋升“网红”的黄河口大闸蟹。据高吉存介绍,黄河口大闸蟹已通过电商平台“爬”向了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地级市消费者的餐桌上。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还通过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蝉联“中国十大名蟹”。东营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垦利区被评为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记者 徐金磊)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