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垦利区董集镇石家村,有一间小小的展示厅,里面罗列着笤箸、蒸屉篦子、饺子盘、盖帘等日用品,这些产品都是用高粱秸秆手工制成,轻巧趁手,散发着植物的清香。
曾几何时,简易的秸秆制品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什,如今慢慢淡出了百姓生活。但对于经历过秸秆制作用品的人来说,秸秆产品不仅具有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优点,还凝结着寸丝寸缕的乡愁记忆。
为了传承这一手艺,增加村民的闲时收入,石家村党支部书记石华昌果断引进了高粱秸秆手工编织项目,在下派帮扶队的帮助下,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余万元,成立了农鑫农民经营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0亩高粱种植田作为原材料生产。石家村里老年人多,年轻时都是秸秆编织的扛把子,一说“重操旧业”,大家伙儿都很高兴。同时,石家村还采购了加工机械和优质秸秆,精心打造了手工编制品展示厅。
为了保障效益,合作社打破常规,以产销对接为切入点,探索了订单式销售的经营模式。首先拿下外地采购商的笤箸、蒸屉篦子、饺子盘、盖帘等秸秆加工品订单,再由村民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能力认购。这是一笔双赢账,对集体而言,有订单在手,生产变得精准;对村民而言,风险低、还省心。截至目前,合作社实现利润近2万元,吸纳社员15名。
“下一步,我们计划增加编织品种,组织村民开展葶竿锅盖、葶竿托盘、葶竿杯垫、葶竿盘垫等工艺品制作,同时加强产品包装设计和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商品价值。”石华昌信心满满。
近年来,董集镇多措并举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探索多元化发展。如石家村这般把小秸秆编织成美丽乡愁,用饱含温情的“秸秆”新操作装点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风景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为抓手,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匠人,积极引进小而精的特色项目,不仅能带动增加就业岗位劳动机会,还能全面赋能乡村经济。”董集镇人大主席李小凤如是说。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崔姗姗)